|
1鱼饵大师:易哲 2中国钓王:邓刚 3垂钓大师:余国慧 4山东钓王:化绍新 5制标专家:何蔚兰 6钓滑口鱼:张仲玉 7垂钓大师:王永贵 8全能钓手:徐银舟 9小药神手:吕中胜 10九一八:许丛林 11安徽黑马:李大毛 12南北结合:郝国强 13老钓王:林桂明 14九八钓王:程宁 15罗非高手:姜耀坚 16苏北钓星:耿胜利 17药酒高手:习春江 18钓鲫能手:丛杰 19未来之星:康江波 20钓坛老将:李维新 21拉饵术:刘树森 1 鱼饵大师:老鬼集团掌门人易哲 享誉钓坛的钓鱼名人易哲,现年50岁,湖北人,1960年10月出生。1983年投师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何瑞国教授,主攻鱼类营养研究,并创建了老鬼鱼饵公司的前身:湖北华泰动物营养科技实业有限公司。1992年转向主攻钓鱼饵料的研究开发,后创建老鬼鱼饵公司,现为该公司技术开发部负责人,专门研究鱼饵,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鱼类摄食与诱食源的研究》一文,获得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与此同时,他也在钓坛上冲锋陷阵,参加的各种比赛数不胜数,创下了许多非凡的战绩。可以说,在目前中国钓饵业界,既懂鱼类诱食机理,同时又对垂钓极有研究的非易哲莫属。 1995年,易哲发明了摇三摇钓饵。 1996年,易哲经过研究,发明了“九一八”钓鲫饵,并独创速钓绝技拉饵术,震动了整个钓坛,并以此发明改变了中国竞技钓的方向,在当时条件下创造了时速265尾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1999年,他主持的老鬼鱼饵公司创设“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成为当今竞技钓坛上的一个亮点,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同年10月,他为了培养钓鱼后备力量,还创办了湖北老鬼钓鱼学校,并亲任教练,主讲拉饵术,还特别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 学者以及我国着名钓手程宁、化绍新、钟舜尧、刘树森等人来讲授鱼类科学知识和钓鱼技术,学员遍及全国,影响了整个中国钓坛。当今许多红极一时的钓手大都出自其门下。取得的主要钓绩: 1994年,开始闯荡竞技钓坛,同年获第10届全国钓鱼比赛国际钓鱼邀请赛个人总成绩第三名,个人尾数第三名,从而一举成名。 1997年 组建了“老鬼钓鱼俱乐部”,是湖北钓手连续获得1997、1998、1999三年“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冠军的主力队员。曾在第二届“海狮杯”决赛中夺得团体第一,个人第二名。 1999年,参加在昆明举行的第15届全国钓鱼比赛,获个人总成绩亚军和抛竿项目冠军,并因此而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获得“垂钓大师”荣誉的钓手。 2002年,在息钓三年后再次出山参加宁波第18届全国钓鱼比赛一举获得职业组个人手竿钓鲫总冠军,令所有职业钓手震憾。 2003年,在北京中国垂钓大师争霸赛中获抛竿亚军,个人总成绩第七名。 技术擅长:对鱼的食性与钓饵的关系有极其独到的研究和认识,其快如闪电的速钓绝技令看过他钓鱼的人惊叹不已,凭其扎实、干练的综合素质,在当今中国钓坛成为一颗永不言败的常青树! 这一年成立了老鬼旗下风行钓具公司,企业进一步进入钓具行业。 2006年,挡不住品牌钓饵问世,并成立“挡不住”专家。 2010年,老鬼集团梁子湖国际钓鱼竞赛场即将落成,可举办国际大型钓鱼比赛。 今年又投巨资扩建两条全自动化高级饵料生产线,达到年产十万吨,真正成为鱼饵行业的世界第一。 2 钓王邓刚: 2001年6月第七届“钓王杯”钓鲫高手决赛在北京举行。结果来自上海海狮钓鱼俱乐部的30岁的邓刚夺得新的钓王称号,他是“钓王杯”创建以来,年纪最轻的“钓王”。 邓刚于1971年出生于湖北,、父亲是一个钓鱼迷。邓刚5、6岁时即常随父亲外出钓鱼。父亲有事,常与小伙伴到河边垂钓。这段经历从5、6岁直到小学毕业。小时的钓鱼生活,铸就了邓刚对钓鱼的酷爱。提供了他丰富的钓鱼实践。 1996年,邓刚在湖北黄石首次参加竞技钓。看到了老钓手侯成胜熟练的台钓技巧。即购置了台钓鱼具,跟着老侯学起了台钓。 1 1997年3月。邓刚随侯成胜,首次参加第三届“钓王杯”钓鲫予赛,获得总分第三名,一炮打响。这年5月又参加第一届全国“钓鱼俱乐部杯”赛,获团体和个人第一。9月“松下通讯杯”钓鲫高手赛获第六名。10月参加第三届“钓王杯”决赛,获个人第 八。一年四战四捷,大大提高了他的信心和钓技水平。 1998年,由于工作他只参加了第二届“俱乐部杯”赛,获个人第四名。1999年是他大丰收的一年。连续获得“老鬼杯”个人第一,第15届全国钓鱼比赛个人手竿第三,第三届“俱乐部杯”,团体第一、个人第三、 2000年,获第四届“松下杯”个人冠军,第16届全国钓鱼比赛,个人手竿对象鱼第三名,第四届“俱乐部杯”团体第一与个人钓鲫和钓混合鱼两个第一。2001年刚进6月,就三战三捷。连获“海豚杯”、潍纺风筝节钓鱼赛和“钓王杯”三个冠军。 邓刚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战绩,主要有以下几点:1、酷爱钓鱼。2、勤学苦练。3、虚心求教。4、有良好的钓德钓风。5、乐于助人,毫不保守。邓刚特别感谢侯成胜及其他钓友的帮助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前不久被命名为三级钓鱼大师。他表示:“钓鱼很高雅,钓技无止境。”我要继续锻炼,夺取全国钓赛的冠军”。 2003邓刚和钓鱼名人徐银舟共同创办武汉天元渔具至今,公司发展很快,目前在国内很有名气。其饵料在国内也是一大品牌。 3 全国垂钓大师:余国慧 余国慧老师简介座右铭:不求江湖扬名,只愿快乐一生。 1963年出生于湖北襄樊。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余老师摘了很多冠军比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冠军王!也祝愿余老师能继续创造辉 煌!竞技钓生涯: 2002年襄樊绿波杯钓鱼比赛第三名、 2003年湖北省城运会个人总成绩第三名、 2003年湖北省城运会抛竿赛成绩第二名、 2004年魔力饵王杯总决赛第九名、 2004年龙王恨湖北赛区第五名、 2005年全国俱乐部联赛冠军、 2006年首届国际溪流钓邀请赛个人第八名、 2006年首届国际溪流钓邀请赛团体冠军、 2006年银川全国钓鱼邀请赛团体冠军、 2007年圣宝杯钓鱼大奖赛亚军、 2007年全国钓鱼俱乐部赛抛竿第十名、 2007年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钓鱼比赛亚军、 2008年榆社云竹湖全国钓鱼大赛第十三名、 2008年成立自己的公司湖北金至尊钓具有限公司。 2009年荆门市第一届迪佳杯竞技钓鱼比赛第一名。 2009年榆社云竹湖全国垂钓大赛手竿冠军! 2009年山西金玉杯全国钓鱼大奖赛冠军 4 山东钓王化绍新 临沂人,出生于1953年10月。1971年高中毕业,1974年参军,复员后在临沂市运输公司任驾驶员,后入济南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专业,1986年毕业。 自小爱好钓鱼,擅长用饵,对悬坠钓组物理化学变化中的饵重关系和外力作用下的信号反应有独到见解。曾加盟上海海狮钓鱼俱乐部,2000年被湖北老鬼钓鱼学校聘为主教练,在竞技钓鱼中夺杯得奖如探囊取物。 1997 年起亮相竞技钓坛,即获第三届“钓王杯”第4名和十三届全国钓赛手竿第5名的不俗战绩。1998年又提高一个等级,获第四届“钓王杯”第3名,1999年在圆梦“钓王杯”成为新“钓王”的同时,又在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中获手竿第4名。然而,在竞技钓鱼的鱼种变化为较大鲤鱼和草鱼的比赛中,化绍新和大多数钓鲫高手一样,出众的钓鲫技术就难免见拙了。是年的第三届“海狮杯”全国俱乐部总决赛上,他告负于两场钓大鱼而留下遗憾。钓技成就于鲫鱼可称“时代特色”,他是特定条件下物质、鱼情和竞技规则促成的。成为“钓王”后的化绍新依然钟情于“钓王杯”,第六届因故中途收竿,今年的第七届又有上佳表现。如此稳定的成绩是化绍新成了年轻钓手的崇拜偶像,他也从不拒绝钓友求教,在钓界极有口碑。 1999年成立化绍新钓鱼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钓鱼用品的知名企业。企业法人化绍新先生,从休闲钓法转研竞技钓法,成果丰硕,2005年成立化绍新钓鱼学校。 5 制标专家何蔚兰 广东省深圳人,出生于1961年11月。1978年高中毕业后供职于深圳某外资企业。1990年代初期见识“台钓”,由此对它的结构,特别是浮标的工作原理产生浓厚兴趣。1995年师从台湾着名钓手萧春平学习悬坠钓鱼技术,对“悬坠”理论中的调标变化研究颇深。1997年,在深圳市举行的全国城市钓鱼邀请赛上崭露头角,获个人冠军,从此与竞技钓鱼结缘,是广东钓鱼界的一颗新星。 1998年,在积极吸纳广东钓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研制浮标,并创立“钓鱼郎”品牌。1999年创建深圳市钓鱼郎渔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年被湖北老鬼钓鱼学校聘为技术专家,讲授浮标的科学认识与运用。 2000年,他在山东威海市举行的首届两岸钓鱼精英赛上荣获总成绩冠军和总重量、尾数两项亚军。从钓手到浮标制造专家,他遵循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原则。近年来,他针对“钓王杯”、“海狮杯”等大型赛事中浮标作调4钓2不能应付幼鲫变层快,鱼讯变化大等让许多钓手困惑的问题,努力改造浮标造型,推出多款适合于竞技钓鱼的专用浮,并在实践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浮标的调钓原理。 着名作品:浮标新论,一个对浮标语言的研究性巨作。 6 “防滑”专家张仲玉 张仲玉,江苏新沂人。曾师从台湾钓鲫名家廖心阳学习池钓技术。1991年10月获江苏省钓鱼高手称号。 1994年9月参加第二届全国轮赛区钓鱼比赛,获总尾数第一名。1995年10月,因三次获得省钓鱼比赛第一名。被江苏省钓鱼协会授予“特级垂钓能手”称号。1996年4月,荣获首届“龙王恨杯”全国钓鱼大赛总尾数和总重量两项冠军。同年9又夺“狮王杯”钓鲫比赛第一名。 1999年6月加盟“龙王恨”竞技队。以钓技和用饵经验参与“龙王恨”新品鱼饵的开发。是年,在在全国轮赛区钓赛中获第二,接着获长沙“龙王恨”钓赛个人冠军。2000年,他在湖北“龙王恨鲫鱼2000杯”钓赛中获第七名。在第五届“钓王杯”总决赛排名19。十年磨练张仲玉对鲫鱼在不同气候、不同条件下的食相变化有了透彻了解。根据鲫鱼在不同的钓组的咬钩反应和野钓与池钓鱼情的差异,结合自己的垂钓实践,由他参与研制的“鲫鱼2000”和“快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他还针对休闲钓鱼追求大鲫和随水变化而在离底及贴底摄食的不同反应,主持研究了“蓝鲫”、“大板鲫”多种鱼饵。 张仲玉以鲫鱼为对象,从防滑到攻滑,被钓友誉为“钓滑鱼专家” 7 垂钓大师王永贵 王永贵为中国钓鱼协会平评定的我国2001年一级垂钓大师。他是江苏南京人。1965年9月出生。他先后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经商。热爱钓鱼。以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钻研悬坠钓鱼技术。1999年起加盟上海海狮钓鱼俱乐部。 海狮公司的一流训练条件和不断提供的钓赛机会,使他在短短三年中连获三届全国钓赛冠军,成为中国竞技钓鱼史上的第一个三冠王。此前,他曾多次代表江苏省和南京市参加全国钓赛和各种邀请赛。曾在第12、13届全国钓赛上获得总分第二和舟钓第四名的好成绩。但缺乏系统训练,成绩不够稳定。 进入海狮公司后,王永贵把悬坠钓鱼技术融化到十多年积累的钓鱼经验中,积极吸取传统钓鱼技术的精华;同时每年冬天到广州“进修”,学习竞技钓鱼新技术、演练新装备,研讨新战术。 1999年他在昆明第15届全国钓赛上首先采用商品饵与颗粒饵料结合,夺得个人总分冠军和抛竿第二名。接着2000年在江西宜春,他又以当地喂鱼的饵料为主,将16届全国钓赛个人手竿项目的冠军奖杯揽入怀中。 王永贵的特长是以平常招式钓别人发怵的鱼。第17届全国钓赛上,他又拿下钓鲫项目冠军。并成功创办麟影钓具公司至今。 8全能钓手徐银舟: 无锡太湖之滨,“泛宇杯”总决赛上被广大钓友戏称为钓鱼界“徐老二”的徐银舟,年轻睿智、沉稳而灵活,凭借全面的综合钓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充沛的体力与耐力夺取桂冠。 徐银舟61年6月出生于一个渔业世家,大学本科文化,从小酷爱钓鱼,自制竹竿,休闲钓龄30余年。96年学习台钓法,97年迈入竞技殿堂,在“老鬼”中打下基础,“海狮”中得到成长,一时间南北征战,屡建佳绩,但多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近年比赛成绩: 1997年海狮杯个人总分第三名 1999年海狮杯个人总分第七名老鬼杯总决赛个人第二名 2000年海狮杯总决赛个人第四名 2001年全国赛手竿混养第七名钓王杯手竿混养第二名 煤运杯全国邀请赛第二名海狮杯总决赛个人第二名 徐银舟苦心修炼,终于在2002年“泛宇杯”如愿以偿,获得冠军 2003邓刚和钓鱼名人徐银舟共同创办武汉天元渔具至今,公司发展很快,目前在国内很有名气。其饵料在国内也是一大品牌。 9 “小药神手”吕中胜 吕中胜,湖北鄂州人,现年32岁。曾在某钓鱼学校但任过教练,技术博采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在多年钓场的“大师”级人物纷纷亮相的时候,他注意到竹脚硬标尖浮标具有的敏感特征能及时反应钓饵的状态,而钓饵状态又决定着标尖反映的真实性。在反复观摩了“大师”级钓手的临场表现后,他发现:拉浮注重浮标在钓目和调目之间的速度、力感变化,而缺乏合理控制诱鱼量的认识。这一场能钓好、下一场滞后的原因概出于此。底钓又正好相反,诱鱼量控制得很好,但用钓浮的标尖反应去认识下层鱼的食相又往往对不上号。所以,钓浮的“大师”在底钓时显不出威风的。 在竞技钓手年龄老化,40~50岁年龄段钓手慢慢退出钓坛时候,以吕中胜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钓手在崛起。2001年,吕中胜加盟“龙王恨”。在此之前,他在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上获得个总分第六,第三届“海狮杯”俱乐部总决赛个人总分第七,以及“松下电器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第七名的好成绩。披上“龙王恨”战袍后,他首征北京,在第七届“钓王杯”赛中名列第十六位,接着又在湖北省钓赛中夺得抛竿第一名。 以知识型、科技型为特征的中青年钓手,在接受前辈钓手经验的时候,也融了自己的思考。在对钓饵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与自然物质的物理效果进行比较后,吕中胜把他的用饵观念熔铸到“龙王恨”产品的开发中。他参与研制的鲫鱼饵“蓝鲫”和“旺鲫”就兼备了传统诱饵的醇香持久和化学诱鱼剂的强力效果,用它钓浮可以合理控制诱鱼量,用于钓底有松而不散的状态。底钓寻钝感,浮钓找过程,悬附与传统都可以在钓饵上取得相同认识。 2003年成立湖北中胜鱼饵公司至今,并且培养了几位全国钓鱼高手,在各大赛事上斩获冠军。 10 、“九一八”钓饵被命名者许丛林: 荣获第三届钓王杯.钓鲫高手预选赛南京站冠军;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钓鱼比赛三个冠军。 一年隆冬时节,为完成对老鬼新饵最后试钓项目:中鱼率的测试,老鬼生产商组织十位钓手进行了一场严格的小型钓鲫赛。赛场呈圆型,300平方米,水深1米,放23寸规格鲫2万尾左右,驯养5天开钓,六小时许丛林共钓鲫918尾,平均每小时钓鲫153尾创造了湖北钓手速钓鲫的最高记录。(此记录在10天后的另一场比赛中被钓友侯成胜以时速160尾打破)。, 为纪念这次钓赛,老鬼公司特以许丛林的钓绩将此新饵命名为“九一八”。对此许丛林既高兴又感觉到压力颇大。 11 安徽黑马李大毛 安徽合肥市人,出生于1963年10月。1979年初中毕业后入合肥钢铁公司第三钢厂工作。1985年起经营个体餐饮业,现为合肥 三孝口、淮河路两处四季香瓦罐汤业主。 因自小受父辈撒网捕鱼,以渔业为家庭生活来源的影响,对鱼有着特殊的感情。青少年时期以钓为乐,在事业有成后以钓养性、以钓会友,但不改爽直豪放的性格。 1997年,首届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在南京举行,他带了个小板凳全程观摩钓赛 经过,感深钓鱼需从名师。当年化绍新在第三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上获第四名,是华 东地区参赛选手的最高名次。于是他把事业扔给了妻子,专程去临沂向化绍新学艺。虽说 他的本传是化氏大法,但数年来参加全国各类钓赛、尽会天下高手,习不同流派而融会贯 通,在技术上已自成一家。 1998年,他首次参加钓王杯赛,化绍新获得的第3名他得第4名。9月,他代表 安徽省(博海)队参加在宁波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钓鱼比赛,一举夺得团体冠军和个人总 分第2、抛竿第5的好成绩,参赛选手惊呼:安徽出了个李大毛。翌年,他在第十五届全国 钓赛上再唱凯歌,以14分夺得个人手竿项目亚军。在刚刚结束的“光威杯”全国钓鱼巡回 赛总决赛上,李大毛的擒鲢术又让人叹为观止。 2009年中国规模最大库钓大赛,李大毛获得了冠军! 12 南北结合郝国强: 山东省黄县人,1962年4月出生,1980年毕业于建委一局子弟中学,供职于国家建设委员会一局机械化公司。10岁进时随建 委一局施工湖北金门而学会钓鱼,后定居北京,闲暇时以池钓为主,是北京钓中的后起之秀。 1999年接触竞技钓鱼,在“松下杯”钓鱼邀请赛上认识邓刚后,即学习钓快鱼技术。2000年在太原获“海豚杯”钓鲫高手邀请赛第四名,同年代表湖北侯哥队参加第四届“海狮杯”总决赛获团体第4名、个人总成绩第7名和钓混合鱼第6名。2001年初赴上海海狮钓鱼培训班学习,在王永贵、邓刚、徐银舟的指点下,在钓鲫鱼和钓混合鱼两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 2001年通过预赛打入第七届“钓王杯”决赛,在决赛中以3场1分,总成绩43.5分列第19名。2002年3月,参加在秦皇岛举行的“津田杯”钓鱼高手邀请赛,以6场积24.5分的成绩获第6名;接着,又在天津千禧屋公司纪念钓赛和“龙王恨杯”钓鱼大赛北京站预 选赛中获两个第4名。 郝国强的技术特点是杂,既有北京钓手搓拉结合擅钓大鲫鱼的特色,又有湖北钓手速钓小鲫的手段,更有名家如王永贵、邓刚轻灵中结合变化的影子,要说哪项技术强一点,是很难区分的。所以,凡设项为大小不同鱼情的比赛他都能取得较好成绩,甚至能压得成名高手出不了线。假以时本,在合河塾学院进修,是我国首批体育经纪人之一,曾成功承办过第二、第三届“钓王杯”比赛,现任北京瑞桑文体传播中心总经理。 从小学二年级起玩上了钓鱼,从此迷途不返,几近痴迷。 1993年,在里,他喜欢参加各种比赛,他认为每一场比赛的结束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解、迷茫和喜悦,也给下一场比赛带来触动和提高。他每次比赛都由水情而判断鱼情,再由鱼的生长规律推断其食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异,最后再借鉴高手的经验使准备工作更加完善。通过钓鱼,他也认识了许多钓鱼前辈和很多同样喜爱钓鱼朋友,从中学到很多钓鱼人应该学到的知识。 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2年,获宁波第18届全国钓鱼比赛成年组对象鱼冠军; 2002年,获宁波第18届全国钓鱼比赛成年组混养鱼第4名; 2002年,获第一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第13名; 2002年获“大师争霸赛”中南地区分站赛冠军; 2003年,获“风行杯”广东赛区乙组冠军; 2004年,获山东聊城全国锦标赛混养个人第6名; 2005年,获“西玛诺”广东赛区冠军; 2005年,获“龙王恨”广东赛区冠军。 寄语钓友:影响竞技钓鱼成绩的因素太多,钓手要充分掌握鱼情与钓饵、水情与浮标、气象与变化的关系,以科学为基础,赛 前作好充分准备,才是取胜的关键。 18 丛杰:钓鱼是智力和体力的结合 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年44岁。2001年,成立丛杰钓具公司,并着力于使竞技产品向综合类钓具方向发展,并成功地开发了西安钓具市场。 丛杰喜欢钓鱼,钓龄已达20年之久。1990年,他首次接触悬坠钓法,并着迷于这种新钓法的灵敏和科学等优势。热衷于钓鱼活动的丛杰师从钓鱼高手肖春平先生,潜心学习悬坠钓法,并于广东接受系统训练。从1993~1995年,他连续三个冬天回广州黄婆洞作巩固训练。以其良好的传统钓基础,他虚心向高手请教,边学习边揣摩,很快从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此后,丛杰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一场钓鱼比赛,并成为冠军得主,钓绩比亚军多出90多条。从此,丛杰踏上了竞技钓鱼之路。 1994年至今,他每年都有夺冠记录,可以说是“参赛场数最多,夺冠军数最多,拿奖金最多”的钓手之一。 丛杰的钓技在1995年有了质的飞跃。在这一年的赛事中他竟获得了五个冠军。1997年至1999年三年的竞技比赛中,丛杰夺得了大部分赛事的冠军。1999年他与上海海狮救生用品有限公司签约,成为我国第一个职业钓手,开创了中国职业钓鱼的先河。 取得的主要成绩: 1995年,连续取得五个赛事的冠军,此后又获钓王杯总决赛亚军;龙王恨大奖赛亚军;中国联通杯冠军,获奖金3万元等。 寄语钓友: 钓鱼是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一项运动,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态。钓鱼人的心理素质要好,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不能打半途而退的比赛。 19 未来之星:康江波 康江波,陕西西安市人,1973年3月出生,1989年入伍,三年后退役,现为自由职业者。自幼酷爱钓鱼,即使是在纪律严明的军营,他也会利用节假高,俱乐部钓赛在项目上推陈出新已露端倪,已使人们对这项技术能不能适用不同对象鱼提出了疑问。虽然有人对拉饵钓成品鱼作了有益的尝试,但藏在深闺人未识。 适合于池钓,能不能运用于野钓实践?这里既有用饵传统观念的认识障碍,也确实有与自然条件不相适应的地方,蚯蚓被称为“万能钓饵”不仅是因为它含有淡水鱼类普遍接受的“营养物质”,还因为它符合用饵习惯,新技术要被大众接受必须拓宽使用领域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钓法应该淡化商业味,钓具用品的市场竞争借钓手作宣传是自缚手脚,虽然有眼前的经济利益,但广告和炒作之嫌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只有将先进技术与商业宣传脱离开来,才能使它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肯定商品饵的效果,吸纳拉饵术的科学性,可以丰富和提高钓鱼技能。 刘树森在钓赛中尝试和学习拉饵术,但并不放弃搓饵钓法。他认为拉饵是流行色,只有搓饵才是本色,所以他在比赛中视鱼情变化而灵活采用不同的装饵手段。然而,一个钓手总有他擅长的技术和异于他人的见解,并或多或少带有他那个地方的特色。从某种角 度看,现行钓赛在组织上有待完善的地方很多,钓手之间差异悬殊。例如与南方钓手相比,西安缺乏钓小鱼的环境,平时训练与比赛不相一致,取胜主要依靠基本功;业余钓手与职业钓手在技术上可以并驾齐驱,但物质条件的差别形成装备、见识、阅历上的不等在比赛中是无法弥补的。所以成绩相同,业余钓手付出的艰辛更大,其成绩的技术含量不仅不会低于职业钓手,相反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兴趣。刘树森以及西安许多钓手在搓饵技术上的特点是不论什么钓饵,一次拌饵软硬适度,揉搓时手上极少沾饵,速度快、匀整、大小和开头控制得手应心。不难想象,技术熟练到这个程度要付出多少汗水,而他轻描淡写说:“无非以勤补拙。”然而,我看到的是扎实的基本功,钓者本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