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坠钓法是钓鱼大学中一门知识丰富、涵盖广阔的新兴学科和研究课题。无论你是“教授”、“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觉得这是一座宝库,永远也开采不完。 我们知道在悬坠钓法中担任主角的是浮标。要把这出“戏”唱得有声有色,演得出神人化,准确地传达信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过去老师讲授的,以及一些理论文章,多是围绕着“钓组空钩半水(增减铅皮)调标论”,主观臆断地定下调几目、钓几目,如调4钓2、调5钓3、调6钓4、调2钓1,还有调2钓4、调4钓6,以及由此引出的钓灵、钓钝、归零点等问题,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利用上述这些理论和调标格式,不论你挂什么饵,饵团大小以及雾化溶解程度如何,反正都能钓上鱼,有时成绩还不错。但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理论,对广大初学者来说,很可能会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我个人认为,垂钓虽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装备和钓具要齐备,在出钓“作战”时应具备针对性,“知己知彼,各个击破”,并留有第二套、第三套的可变方案,但在操作手法上,要越简单易行越好。 那么,要怎样调标、调几目,才算是最简便、最合理、最精确的“标准”呢?大家知道,浮标绝不仅仅只对钓组、双钩、水线及风线“负责”,还要承担双饵赋予它的使命。因此,当钓者调标时,如果把双饵撇在外,不测量,不计算双饵的重量,而一味只主观臆断地单纯依赖钓组定标目,这岂不是有失偏颇,陷入了一种“瞎指挥”的境地?一旦有了鱼讯,叫浮标怎能“忠实”地履行它的“职责”?这种失真的、难以捉摸的鱼讯,叫做鱼讯的紊乱现象。 为了克服上述弊端,让浮标“统揽全局”协调好沉浮关系,真实地反馈来自饵上的变化和鱼讯(悬坠钓法中的主要矛盾和因果关系),在钓前调标中,就要一改往日的理论和习惯,我提出的观点是:“调标先测饵”。把测量饵重放到第一道工序上来,然后再以饵重和整个钓组的重量为依据,合理地调调目和钓目——钓沉也好,钓浮也好,钓钝钓灵也好,全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时的钓手,已从唯心的“主观臆断”进入到唯物的“知己知彼”,焉能不打胜仗? 钓前用浮标(包括空心和实心标尾)目数来测量钓饵重量,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平水测量法。即在全钓组双钩半水调标前,先挂上两只临场使用的常规大小的饵团,抛出压线,通过增减铅皮的方法,把标尖调到刚刚水平,然后只挂一粒饵,单钩抛出压线,读出上升标目是多少(假设是1目半),之后不挂饵,空钩抛出压线,再看标目上升多少 (假设上升了3目),那么这双饵重量就等于3目,单饵重量就是1目半。同时也可获知整个钓组包括水线、风线的重量,也定位在3目这个标位上,亦即空钩钓组的“剩余浮力”等于3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