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垂钓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明明窝里有鱼但就是不好好咬钩,遇到这种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来分析,以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 1、饵料的味型是否对鱼口,也就是饵料的适口性如何。包括饵料的香型对不对路、是否掺有一定比例的本塘饲料、香腥的比例如何;一般来讲,春、秋、冬以腥香为主,春末、夏、初秋以谷香、奶香、水果香型为主;例如,在鱼开口好的情况下以奶香型为主,开口不好的情况下以草莓香型为主。例如,2000年7月底我在水上公园钓鲤鱼,在鱼不咬钩的情况下加入草莓鲫鱼饵,连上老鱼14尾,个体都在2斤以上,其他人全部剃光头;又如2000年5月1日在水上公园钓鲤鱼,我使出浑身懈术就是不上鱼,而邻位钓友是左一条右一条,光是上双鱼就有7、8竿,搞得我是一头雾水,忙递烟套近乎,顺便抓了枣大的饵料一块,回到钓位一看顿时明白原因,原来他在饵料里加了红虫,在5月初天气还相对较凉时,鱼类更钟情于荤腥,对我用得香饵不闻不问,那位仁兄当天共钓鲤鱼87斤。在那以后的一个月之内,我也用红虫和饵钓鱼,效果显着。 2、饵料的溶散性如何,能否形成垂直雾化区而将鱼聚在钓点附近。2001年我还是在水上公园钓鲤鱼,上鱼情况还可以,但对面钓鱼的小伙子的上鱼速度比我还快,收竿后过去观察到,他的饵远比我的还要散,下去就有信号,仔细一思考得出结论,溶散性好可以形成雾化区留住鱼。在以后的垂钓中我也将饵料和得较散,诱鱼效果确实令人满意。 3、饵料的软硬度如何。饵料软容易被鱼吸食,否则不利于鱼的吃食,软到抛竿时不掉,入水后一至两分钟内化完为好。2000年8月7日我在水上公园钓鲤鱼,浮漂上下小幅拖拽,提竿就是没鱼,而旁边的罗钓友是频繁上鱼,便走过去讨教。经过比对,我们所用的饵料基本一致,只是软硬程度不同,我的饵料发硬发死,他的饵料和的既软又蓬松,似人的耳垂。于是试着将饵料重新加水和软,下钩试钓,浮漂刚一到位就是一个下顿,抬竿上鱼后,再继续下钩,依然是刚到位就上鱼,从下午4点半开始上鱼到5点半收竿,一个小时里共钓上鲤鱼26尾,总重30余斤。 4、池塘底部是否有较厚的淤泥。如果有较厚的淤泥,饵球一下去就沉到泥里去了,鱼也无法正常的吃食。如钓鲫鱼可以钓浮,钓鲤鱼可以采用坠上钩。2003年8月在长寿山鱼塘钓鱼,连打二三十竿没有反应,自己也感到奇怪,这个塘子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不应该出现如此现象,便提起钩仔细观察,终于从鱼钩上发现问题所在。此塘原是向山上供水浇树的蓄水池,全部是由水泥砌成,从4月初开始投放成品鱼供垂钓以来,由于鱼的生理活动,加之鱼塘又在山顶上且日照时间长,池底长了近30公分的青苔,饵钩打下去后全部埋在青苔里,鱼根本无法看到和吃到,于是调整钓组为:换稍大一号浮漂并适当减少铅皮,将浮漂下拉3035公分钓离底,鲫鱼和鲤鱼相互交替上,收获近50斤。后来,我们采用两根钢筋绑上砖头,清理钓点底部后再垂钓,效果也较理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