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遛鱼,是一项比较难以生动描述和掌握自如的垂钓技术。 根据经验教训,可以把遛大鱼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归纳为下述“八不、八防”八个方面,叙述的前后顺序,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也大体上是遛鱼全过程的前后顺序,仅供钓友们在实际遛鱼过程中参考、借鉴: 一、 不要猛烈刺鱼,防止大鱼跳水 大鱼中钩之初,在尚未感到十分疼痛,或者在没有感受到有一股大的拉力已经明显牵制它的正常行动时,大多都会依然保持着它的悠然姿态,一般并不立即拼命逃窜。当鱼钩刺入体内产生痛感,或者当它感到鱼线那难以轻易摆脱的阻碍时,就会不顾一切地玩命逃窜,以求摆脱疼痛和解脱束缚。而造成大鱼立即产生剧烈同感的主要原因,就是许多钓友最先采取的大力扬竿、猛烈刺鱼,以求把鱼钩扎深扎透扎牢*的剧烈动作造成的。其实,这个动作并非必要。手竿垂钓,只要凭借竿体的柔韧性能,就完全可以带住大鱼;海竿垂钓,在中鱼之初,依*竿体的强度和大铅坠的作用,加上大鱼本身的体重与反作用力,其中钩的部位和力度早已顷刻间定型。这时,再去加力扬竿,实属多余。这不仅对加大鱼钩的深度毫无补益,而且还会因此而在鱼钩已经开始承受巨大拉力并且很可能已经接近强度极限的情况下,要么拉断鱼钩,要么拉断鱼线的薄弱环节。实际垂钓活动中,大鲤鱼因此而跳出水面的现象常见,大草鱼划出水面的事情也遇到过。 1998年的一次垂钓中,一条大鲤鱼中钩以后,竟然正对照我而来地连续跳出水面三次。最后落下时,与我相距已不足十五米,而且鱼钩挂在唇边已经只有薄薄的一小块肉了,眼瞅着马上就要豁了,十分危险! 二、 不要绷紧钓线,防止大鱼撞岸 大鱼中钩以后的窜逃方向,除了与大鱼的生理特性、生活环境、水地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以外,也与鱼线的牵拉方向直接相关。大鱼在本能地立即向自感安全程度最高的深水区域窜逃的努力被强力阻隔之后,另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调转方向,冲向岸边。这不仅是大鱼企图到岸边寻求摆脱的本能行径,也与钓线的绷紧程度直接相关。有的钓友凭着大钩粗线的“绝对”把握,或者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根本不把大鱼中钩以后连续的后续行为放在眼里,始终用力绷紧钓线、有的甚至生拉硬拽,把大鱼逼得只好顺势快速撞向岸边。撞岸跑鱼的情况很多,必须千万小心注意。其实,只要把鱼线适度拉紧,密切注意大鱼的动态,遵循“鱼进我退,鱼跑我跟,鱼住我扰,鱼疲我收”的十六字遛大鱼箴言而随机应变,大鱼就会自然地在钓者牢牢的掌控之中。 三、 不要连续刺鱼,防止大鱼豁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