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视觉是鱼类觅食方式之一,其功能是发现食物源。不同鱼类 对不同颜色、形状、大小、活动状况的食物源敏感性不同。如鲫鱼等底栖鱼类对红色(瘦水)、白色(肥水)饲料敏感,还有些鱼类对荧光物质敏感。差不多所有鱼类均喜欢活动的食物。但是鱼类是近视动物,其可感距离通常在几米到十几米内。 嗅觉:鼻孔是鱼的嗅觉器官,能嗅到水中有气味的物质(食物、同伴或敌害等)。在阴暗条件下觅食的鱼类如鳗鲡、鳝、鲇鱼等其嗅觉发达。白天清水中摄食的鱼类视觉较发达,视、嗅觉二者互补。故可添加具有特定气味的物质以诱集鱼类摄食。 味觉:产生于味蕾,味蕾分布在鱼口腔、唇、吻、鳃耙、鳍、触须上,辨别食物味道,具有分辨甜、咸、苦、酸等味道的能力。鱼类对甜的感觉很灵敏(比人的味觉强512倍),故一般而言,苦、涩、辛、酸、咸的食物不宜作鱼饲料。 总而言之,对于白天摄食的鱼类,不论是食浮游生物或是底栖生物的鱼类和凶猛鱼类,其视觉是主要器宦,且需要较高照度的水环境。对于傍晚和夜间吃食的鱼类,其视觉功能较弱,但有些鱼有特化了的视觉,还有些鱼类其嗅觉、味觉、触觉、电生理、侧线等在摄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鱼摄食特点 : 鱼采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依靠视或嗅觉引起对食物源的注意,即食物源定位;第二步是主动向食物源靠近,并依靠溴觉功能感知食物气味,决定是否摄入口中;第三步是依靠味觉感知食物味道,决定是否吞咽和继续采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