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普遍认为,鱼咬钩饵都有相对统一的时间,因此就出现了下面几种说法: 1.“早晚垂钓鱼满篓,中午垂钓剃光头”、“中午垂钓,不如睡觉”、“神仙不钓午时鱼”、“姜太公中午钓鱼也会空”,这说明只有早晚才钓得鱼多,中午钓不到鱼。 2.“雨前垂钓两手空,雨后垂钓竿弯弓”、“雨前垂钓白费力,雨后垂钓满护鱼”,这说明下雨之前这段时间钓不得鱼,下雨之后才钓得鱼多。 3.“太阳热得似火烧,钓鱼不如睡大觉”、“炎热钓鱼两手空,阴凉钓鱼回回丰”。这说明太炎热的时间段里钓不到鱼。 4.“起大风,钓鱼空”、“风刚停,钓鱼灵”,说明起大风时钓不得鱼,而大风过后肯定钓得鱼多。 果真如此吗? 客观而言,以上四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存在着显着的片面性。因为这四条钓谚都只是总结了钓鱼的部分经验,而不是绝对的经验。实际上,绝对经验是没有的,任何再好的经验都是相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笔者认为经验不能死搬硬套,只有灵活应用才有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鱼吃钩并没有统一的时间,它需要我们用眼睛和头脑去把握。 实证一:因鱼种而异 多数鱼类爱在上午和下午吃钩,但有的鱼与众不同,偏偏在中午特别爱吃钩如刀鱼(即大剌鳅)和鲮鱼(我们本地的白鲮),中午钓得最多,且太阳越辣越好。 1995年7月中旬的一天,笔者第一次去木棉水库钓鱼,见别人都用鲩鱼草浮钓草鱼,我不会钓草鱼,就用蚯蚓钓肉食性鱼类。到上午10点钟刚钓得一条小鲶鱼,就想收竿回家。老师傅覃其秀等人劝告我不用回去,到中午肯定钓得刀鱼,并告诉我几个好钓点。 我照他们说的做了。那天中午太阳特别辣,刀鱼吃钩却特别积极。到下午3点收竿,总共钓得17条鱼,除一条鲶鱼和一条鲫鱼外,其他都是刀鱼。2003年6月14日,我又和县粮食局李仲森去江那村清水河用黄玉米粉钓鱼。两人共钓得15条鱼,其中4条鲤鱼在上午和下午钓得,11条本地鲮鱼都在中午钓得。 实证二:因水情而异 水情变化,鱼吃钩的时间也有变化。去年夏天,平常水位稳定,每天天刚亮和傍晚这段时间,人们在澄江清光坝上游一公里以内,都钓得很多鲤鱼和鲫鱼。 有一天,清光坝突然塌方,造成坝以上水位降低一米多。此后十多天时间内,因为鱼担惊受怕,早晚再也钓不得鱼了,只有到深更半夜鱼才肯吃钩,但钓得已经不多。明亮乡塘队村前有条小河,平常水位稳定,每天上、下午人们在那里钓得不少鲤鱼、鲫鱼和罗非鱼。但一下大雨河水长高,特别是水变浓以后,任何时间鱼都不肯吃钩了。到洪水过后,水位下降到原来的位置,水颜色也和原来 一样比较清以后,每天上下午又钓得鱼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