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词句的构成形式看,“久阴初晴好钓鱼”这句钓谚,不会是古代谚语,它不时出现在钓鱼媒体上,主要被引为冬春两季钓鱼时气象变化的一种现象,虽然仅仅作为应景之词,一笔带过,但因出自某些老作者之手,又被冠之以“钓谚”,再被粗心的编辑认可,就起着不小的诱导作用了。 肯定地说,“久阴初晴好钓鱼”这个所谓的“钓谚”纯属于空穴来风,是个别人坐在小楼阁里凭空想象、胡编乱造得出的结论。原因是它完全背离了客观事实,不顾自然条件对水情、鱼情,钓情的影响作用,主观地认为天晴,鱼肯定吃食。其实,这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纸上谈兵”。 久阴初晴是不好钓鱼的,而且是非常的不好钓,这是笔者和众多休闲野钓者长期实践所证明了的。 这个气候条件下鱼难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简要论述,以供钓友明鉴。 一是自然环境处于突然的变化中 首先是气候造成自然环境中的温度不稳定。我们所说的久阴,至少是阴冷天维持了三五天甚至更长,长期的低温,使万物萧条。冬季里,寒冷几乎使空气凝固,出现水面结冰等现象,南方阴天一旦延长,气温的变化差异也非常大,温差往往在10℃之间;在春季里,也会使缓慢升高的气温回转到低温,如笔者所在的南方,即使是三四月间,遇到持续的阴冷,气温下降幅度可从十几度猛跌至几度。这种持续形成的温度下滑,并不是一经气候转好就能改变的,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使晴天带来的高温与阴冷天的低温逐步调和,最终达到提高气温以及自然表面物体温度的目的,根据体会,这个气温回升的过程一般需要初晴后的两至三天时间。 二是初晴的水温回升慢 只要你是一名长期野钓的钓鱼人,你就会感受到由晴转阴的水体温度变化。笔者的体会,阴冷天对水温的影响作用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夏秋两季甚于春冬两季。一般情况下,区域性的冷空气比全国性的冷空气影响力要弱些,时间要短些。阴冷天对水体降温的过程大约在三天时间,假如今天刚刚变天,你出去钓鱼,鱼肯咬钩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到了第二天,也会发生频频咬钩的现象,但到了第三天,要想钓好鱼(一二米深以内的水域)就难了。前年冬季的一天,笔者去钓水库,遇到已连续阴冷了两天并下了一场大雪,在一米多深的水中还钓上4.5千克重的草鱼。而去年深秋,我们一行人去一个湖里钓大鱼,虽然天晴,但钓了一天,居然没有一条超过500克的鱼咬钩。原因是前几天天气一直阴沉低温,我们到时刚天晴,使大鱼不活跃所致。 水温的回升对同一处水域也是不一样的。不超过一米深的水区,初晴后水温在日照的作用下当天可回升二三度至五六度,这对鱼的活动是非常有益的,但如今的自然水域中,这类水体在春秋冬三季因缺少微生物而显得十分清澈,无鱼或少鱼,能钓的区域少之又少;而在二三米或更深的水区,初晴对其升温的作用是非常弱的,并且由于天阴长期的降温,已使深水区相对平衡的水温被打破,影响到鱼类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钓鱼的效果也不会太好。从实践中感到,久阴放晴,在湖泊水库等大水域钓,要想有较好的鱼讯,要在放晴后的第三天,至少也要在第二天,才会有不错的吃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