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大西北兰州工作。 兰州,黄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当时兰州段的黄河比现在要宽得多,水也比现在深得多。滔滔的黄河水,一泻千里。60年代,兰州的工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而,黄河水域基本上没受到什么污染。黄河,对我们这些从小就爱钓鱼的外地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夏季,每当休息时,约上三五个同事,一同到黄河泥沙滩边甩底钩钓鱼。因为黄河水深流急,无法用竿进行钓鱼。当时钓鱼,没什么商品饵,全是用蚯蚓或马粪蛆。因为是甩底钓鱼,每人都甩三盘线以上,每盘线上拴上三四个鱼钩,每个钩上要挂两个白色的马粪蛆,线能甩出四五十米远。把甩出的线拴在插进泥土中的薄薄的竹签上,再在竹签上安上一个小铃铛。鱼吃钩时,便发出一阵阵的铃声。当时能钓上来的鱼,大部分是20厘米左右长、两三厘米粗的“船钉鱼”。这鱼肉细嫩白洁,味道鲜美。有时偶尔也能钓上黄河鲶鱼,但很少。每次钓鱼都能钓到一二千克船钉鱼。 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黄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曾经一段时间,黄河岸边的泥土和露出水面的河卵石,都被黑色的油状物所污染而变成黑色,踩在脚上黏糊糊的,站在河边随时都可以闻到一股带有苯的异怪气味。从此,再也没见到有人钓鱼了,也钓不到鱼了。 随着开发大西北号角的吹响和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兰州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建设,兰州实施了蓝天工程和治理、保护母亲河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对治理和消除大气污染和各种排污,包括对向黄河里排污的治理力度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整治,兰州的天变蓝了,尤其是冬季,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天数可以见到蓝天和阳光,黄河水也已改变了以往沿河边三四十米宽的污水流带的状态。到了夏秋季节,黄黄的河水滚滚直流而下;到了冬春季节,黄河的水清的像蓝天一样,一米以内深的地方可以看到河底。河中心的沙滩上又有了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各类候鸟,在那儿嬉水,在那儿休养越冬,常常吸引爱鸟观鸟的人们,来到河边观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