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冷了,鱼潜深了,手竿的无奈是因为短,只能钓近钓浅,但短有短的乐趣。比如捕捞过的放养浜,大鱼差不多捞光了,收费降为10元,选有水花生处,钓拖网网不住的鲤鱼、鲫鱼就是一件乐事。 然而,选择什么钓组以及用什么饵却颇费脑筋。在水草中掏个洞,用长竿短线的星漂底坠钓组,蚯蚓或米饭粒做饵是一种选择;用悬坠钓组,提住风线不压水,拉饵钓水花生的边是另一种选择。可是,“悬坠”诱鱼多,上鱼快的特点在捕捞过的放养浜就失去威力了。底坠用碎米做窝,打窝后要等1~2个小时才有鱼,上鱼比较集中,发窝半个小时就没鱼了,所以要多打几个窝,轮着钓。悬坠用粉饵,钓点介于明暗之间,在鱼已不再争抢自上而下的钓饵时,钓的是贴底索饵的鱼,所以也要等,但这个等就不同了,它不是等一群鱼,而是来一尾钓一尾,断断续续,形不成连续上鱼的高潮。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与水底明暗有关,笔者不敢妄断。 有一个说法:水花生下面暖和。笔者的理解是水草下面没干扰,环境使然,要不然钓草边如何就形不成高潮呢?不过最近的两次钓鱼改变了我的看法。 12月11日,阴天,气温2~6℃,阵风5级。我与不管什么季节、鱼大鱼小都是搓拉结合的一位朋友守着一块水花生钓了4个半小时鱼。他是3.6米竿悬坠钓组钓草边,我是6.3米竿底坠钓水草中间的一个豁口,两个钓位深度相同,相距10米。他半个小时后钓第1尾鲫鱼,之后搓饵平均2分钟,拉饵1分钟抛一次钩,在如此高的抛钩频率下,10分钟后钓了第2尾鱼,随后没鱼了,冷了20多分钟又中鱼了。我用麝香小米打窝,1号伊势尼朝天钩挂蚯蚓,在他钓了4尾鱼的时候还没见到浮子有一点儿动作,到他第5尾鱼入护才见浮子下去半粒又慢慢抬起来,可是提竿无鱼。如此数次,总不上鱼,提起钩来检查钓饵,却又完整无损,似乎是鱼太小,就不再关心这类小动作了。朋友见我不上鱼,建议我用坠钩分离的卧底钩试试,于是我把原用于悬坠钓组的1号袖钩替换了朝天钩,将0.4号子线截短后变成脑线,摘去铅坠在脑线与主线的连接处卷上铅皮。这一改真的立竿见影:浮子下去一粒,没容它抬起来,提竿就中了一尾150克左右的鲫鱼。接着,20分钟里咬钩8次,中了5尾鲫鱼,鱼讯都是下沉一粒浮子,唯有一次抬漂两粒浮子却把子线拉断了,之后再没动作了。当我处于上鱼高潮的时候,朋友也在上鱼,但上的都是100克左右的小鱼。到鱼不咬钩的时候,我问他,你钓了几尾?他说跟你差不多,8尾。因为没鱼咬钩,我向窝子里补了3把诱饵,在等着第二拨鱼重新聚窝的空档,我走到朋友身边,只见他拉饵抛钩,调4钓3的浮标基本没有动作,但抛歪或抛近了,变成钓3目半或4目的时候有1目下挫,提竿中鱼;可是同样动作在钓3目时却是空钩。我说,如何钓钝了才中鱼,是不是与天冷有关?他说,我也这么想,但原因不在这里,水底不平,误差1目碰上小鱼就拿不准了。我说,你换蚯蚓试试。他说,你拿几条来吧。这一说大概有半个小时,给了他几条蚯蚓后,我重新开始钓鱼。然而补窝没有起作用,在随后的一个半小时里,明显的咬钩动作有2次,钓2尾鲫鱼,其他都是半粒浮子一倾就慢慢放平了,和早先的动作一样。而那位换了蚯蚓朋友却发了,一个半小时钓了21尾鲫鱼,虽然个头有大有小鱼,却很少落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