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咱们就把浮漂说个明白,关于这个话题,大家争来讲去,结果把初学者搞得越来越晕。列这个题目就是就我的所学,试图把浮漂的相关问题说一说。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不对的地方,本人真诚欢迎同人指正,一免混乱视听,误导大家。 这里我将从浮漂的内在功能说起,从本质上来说明浮漂性能以及这些性能的具体利用。 先说第一个话题;浮漂的浮力点和重心 重心;就是物体本身特性,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对于象浮漂这样的物体,重心是很容易找到的,把浮漂横放在手指上,达到平衡了,在手指上的那点就是浮漂的重心所在。 浮力点;是每一个浮漂所固有的。这个点是个比较模糊的,即使做漂的人,也都是凭经验判断的。是在漂身相对粗的那部分偏下一点。这是因为,那里是浮力的最大值部分。 知道了这两个点对于我们选用浮漂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是;它决定了这只浮漂的翻身速度,在我们需要快翻身时,我们就很自然的选重心*下,与浮力点距离大的漂。在我们钓密度大的鱼时,我们不需要走水过程,以免把鱼引乱,影象鱼口的准确性,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支定位漂,即翻身就基本到达钓目。这种漂的特性是浮力点与中心*得很近或重心在浮力点之上。(漂尾先不谈)。 同时;这两点也在浮漂制作者一定要考虑的,与尾、漂身相统一。这就是为什么有钢脚,竹脚,粗、细碳脚浮漂的根本原因。这些不同的脚都是为了平衡这浮漂,调整浮力点与重心距离所采取措施。 这是漂的主要性能之一。也是大师做的好漂关键所在。 这里就有个问题;是不是翻身快就是好漂呢?答案是否定的。过分追求翻身快,就会造成翻身点过高(翻身点;也是漂的一个技术指标,就是在铅的牵引下漂最初站立时,飘所处水面的那点。)这样漂身到尾还有段距离,也就是这段时间被浪费,同时由于漂身太粗,信号不明显,也就丢失部分鱼讯。相反翻身过慢的飘,同样存在着问题,钩已经快到位了,飘还在水面上躺着,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是不行的。现在出现的倒水滴形的漂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 大家知道了这个问题,在选用漂上就有了一般性的规律;钓快鱼就会用翻身快的。慢鱼滑鱼就选 翻身慢的。这样漂从感官上就可以分辨出来。 接着说第二个问题;漂的形状 先和大家说个例子;我们划船用的船桨,在水里划动时我们总是要放进水里推动,让桨叶宽的面与水产生阻力,这样船才能走。再比如,大家长钓的鱼,在水中行走如飞,就是因为它们通过进化,有了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的外型。 我们的漂也是有效的利用了水的阻力,使之或尽量减少阻力,或利用阻力实现漂的功能。关于这点我做了相关考证,这里涉及到点流体力学,就是漂从翻身点到钓目这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中,影响漂的运动状态的主要因素就是漂的形状。对钓鱼有一些研究的朋友都了解,这段距离是何其重要啊!这段 距离我们可以抓到鱼口;了解下面的鱼情,控制鱼窝的变化等!钓底即不需要过多的看到过程的漂,都是设计成细长;这是因为,只有细了才可以更有效的减少水的阻力,(来源www.bixishang.com)而又要有一定的浮力产生,因此就只能把漂做的相对长些。而钓过程漂则正相反,它主要是要在过程中解决问题,所以漂就设计的粗点,但又不能使之浮力过大(那样就会使钓组整体质量过大,启动很吃力,小鱼口看不到或滞后),所以只能是短一点。 在一个大试漂同里。我用比较简单的方法验证了一下我的分析;先找到不同形状的漂,都不用线,在漂座上卷铅皮,调平水(为了看的清楚),而后用墨水在漂身下面涂上,投入桶里,同时观察;漂身附近所产生的水流变化,和到达平水时所用的时间,以及运行状态。结论和我上面说的是一致的。 大家也会发现,所有的底钓软尾漂都是长身的,这是因为他们主要是为钓底而设计的,那样的漂身是为了更好的减小阻力,传达鱼讯。而要过程的漂都是短身长尾,很简单;就是让漂身产生一定的阻力,而使这个过程满一点,以便发现点什么!!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漂肩问题。在我实验里,端肩的漂在走水时会在肩膀出形成一定大的涡流,在它的作用下,这样的漂反弹会迟钝些,也就是下行到反弹时间会多那么一点,这样就有效的放大顿口。而柳肩的漂则有其更突出的优点,在遇到截口时,它回很稳定的减慢,或停在那!在选用这类浮漂时就需要注意鱼口了,在鱼不积极时,就需要用那端肩的漂。 了解浮漂的这个特性我们选用浮漂就会很从容了。鱼密度很大或吃口很积极,我们就用走水慢的漂,可以在到达钓目前扑捉到一些信息,抓到鱼口。在鱼很糗,或口很慢的,我们要那过程就是画蛇添足了。 接着说第三个话题;尾和角 漂尾才是我们的信号兵,用这个比喻很准确,根据我们把它放的不同的哨位(指各样的调、钓)会很忠实的为我们传递来各样的信息。当我们和它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明白它所表达的各样信号是什么意思了。和我们一样,没有一只漂是完全相同的,即使看上去一样,也会由于内在的一些差别,而上得它在表达信号时发生或多或少的差别。 漂尾内在性质有三个方面;尾的长短、粗细、目的大小。 1、长短都是根据水域的不同,所钓的鱼不同而专门设计的。除了追求稳定性,长尾都是为钓行程而做。短尾都是为钓定层而设计的,象溪流和海钓的漂尾很短或无尾。 2、不考虑尾的强度,尾的粗细区别就在于单位长度内产生的浮力不同,粗的浮力就相对大。(经过严格的检验后的结论)关于软尾硬尾问题后面我会专门 说明, 3、目的大小;这点其实很重要的,就一般人视力来说,3.6的竿所用的漂特别是钓目那几目。小于0.8厘米,看起来就会很吃力了。而更长的竿子一般钓点在7米以外,小于1厘米,看一会儿我们的眼睛就会花。而目间的黑线,一般都在3毫米。这都是人的视觉差所造成的。还有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对不同的颜色在视网膜上产生的神经兴奋是不一样的,即使我们不是色盲也是那样。这点大家自己细心就会察觉的。 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任何一只漂我们拿它来钓底都是没问题的,但我们要讨论的是根据鱼情我们用什么样的漂才是最合理的。钓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漂脚的作用;连接到主线上;切水,平衡重心。有的漂为了增加阻力把漂脚做的相对粗,比如竹脚漂,为的就是让漂走的更平稳。而有的漂为了使之更稳定,有意的加长,比如细长碳脚。有的为追求翻身快加重了脚的分量,比如粗碳脚和钢脚。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漂自身比重问题。我们做漂在选材上都是选择很轻的材质,目的都是为了留有更多的剩余浮力,来让下面的铅来平衡,这样的好处是;抛投容易,水线相对拉的更直,传递信号更明显。我们在漂上添加的任何比重大的东西 ,比如尾、粗碳脚、钢脚,比较厚的油漆,都会影响到信号。 再说第四个话题;浮漂的漆妆 把这个也列做一个话题有的朋友可能不理解,但从浮漂制作和功能方面来讲,这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大家往往把挑剔的目光投在浮漂的其他方面,而忽略了油漆,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和大说,没有好的漆妆肯定不会是一支好漂。 首先,浮漂用的油漆防水性要非常好,吸水性很低,这样的漂调出来才会变化很小。才可以保证我们所要的状态保持不变。 我曾经实验了几乎所有 市面上能找到的油漆,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通过各种关系去打听,浮漂厂家所用的,回信都是 ‘保密’。足见其重要性。 其二,好的漆妆不但是很美观,象一件工艺品似的,而且油漆的比重适中,很薄很均匀,这样就不会破坏最初的设计性能。而一般的油漆为实现防水的目的,就需要涂得很厚,这样就损失了漂的浮力,效果自然就差了许多。这样的漂我们使用起来,感觉很滞,怎么调信号都不那么明确。 其三,除了尾需要做的非常醒目以外,漂身大多都要用相对暗的色彩,尤其是那些打浮用的漂子,除了会惊鱼外,有时还会着来小不点鱼直接啃漂。(个人经验)。 其四,前面提到过的漂尾的漆妆,尤其要注意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