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钓鱼网
 

钓鱼技巧大全 钓鱼视频大全

首页

钓鱼技巧大全

钓鱼视频大全

钓鱼鱼饵饵料

钓鱼鱼具钓具

 

阿波钓法代表一种怎样的矶钓方法?

 

在观看此文前, 如阁下属于初学矶钓者, 本人强烈建议阁下先阅读有关新手入门篇内的所有信息及文章(尤其是矶钓词典), 将对阁下阅读此系列性文章有绝大裨益.
很多参予矶钓运动的朋友, 经常会听到阿波钓法这个日本矶钓名词, 但阿波钓法这个名词究竟是代表一种怎样的矶钓方法呢, 我曾经听见有人说过 “阿波” 就是等于浮波, 所以阿波钓法就是一种使用浮波作钓的方法. 其实日本的汉字有时是会与中文大异其趣的, 例如日本汉字中 “勉强” 其实代表中文的 “学习”, 而 “大丈夫” 却代表中文的 “无问题” 或者 “无大碍”,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但细心想想两者的深层意思便会会心微笑, 觉得日文源自中国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那样阿波又代表甚么呢? 原来阿波在日文中并不是浮波, 阿波是一个地方的名称, 那就是日本关东的一个矶钓发源地德岛县, 所以可以这样说阿波钓法就是一种由德岛县钓手经过长期发展成形的一种钓法. 这样阿波钓法又有甚么特点呢? 这就要从德岛县的地理环境与关东钓手风格讲起, 先讲德岛县的地理环境, 德岛县位于日本四国地区的沿岸, 面向太平洋, 故此当地人进行海钓活动非常方便, 而当地沿岸又大多为岩礁海岸, 故此地矶不少, 另外沿岸附近的外礁(荒矶)例如弁岐大岛等又位于黑潮本流附近, 流水十分通顺而且鱼源丰富, 黑鲷与黑毛均有不少, 故此形成德岛县人大多喜爱钓鱼活动, 另外因为关东钓手与关西钓手的风格不同, 关东注重钓得多而关西注重钓得大, 所以德岛县钓手便从钓得多的基础作为出发点发展钓技, 这也是在日本以钓得多为准则的一般矶钓比赛中关东钓手每每能脱颖而出的主因. 那样在矶钓中如何在有限时间中钓得多? 我认为钓手必须要掌握潮流与大自然生态及环境节奏, 从而迅速自我调整包括钓组控制, 打诱饵手法及节奏以至心理状态, 从而达到与大自然同步(其中一样就是诱钓同步), 这正正就是阿波钓法的特点.
在阿波钓法发展过程中, 多位钓手例如小里哲也, 堀井颂通, 中原孝, 享男, 井内政宏, 山元八郎, 松田棯, 江头宏则, 立石宗之等都对阿波钓法的发展带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或影响, 但上列这些钓手均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阅读潮流与驾驭钓组的能力均达到极高的能力, 这是无容置疑的.

正因为如此, 这种由德岛县钓手经过长期发展的阿波钓法主要特点是注重钓手阅读潮流的能力与驾驭钓组的技巧, 只有这样钓手才能于不同潮流情况下完全控制钓组, 同样地因钓手拥有阅读潮流的能力, 钓手也可准确预测钓饵与诱饵在水中动态及流动方向, 从而于作钓时借着打诱饵与控制钓组/钓饵而达到矶钓技术其中一种最大目的 – “诱钓同步”!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
未讲有关阿波钓法的技巧前, 先谈谈有关阿波钓法主要工具的要求及选择, 因为选择了较适合的钓具, 初学者将比较容易掌握操控阿波钓法的技巧从而发挥阿波钓法的特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这里将谈谈矶钓中两个主要工具, 钓竿与浮波.

先谈钓竿, 钓竿在矶钓中绝对是钓手身体及感官的延续, 正如上述所讲, 善长阿波钓法的钓手必须要对潮水流动有所掌握, 一枝好的矶钓竿就正正是手的延长, 透过一枝合适阿波钓法的钓竿, 钓手可以 :
感应流水速度及强度 ;
透过细腻手法, 藉此控制水里浮波以下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
利用圈竿圈线或其它的技巧控制水里浮波以上的母线在水中的状态;
直接感应鱼讯.
看到这里, 你可能会说, “是不是那么厉害嘛, 我从来选择钓竿只注重号数及调子, 条腰强唔强(即回弹力)等对于中鱼后搏鱼时鱼竿的表现, 却从未想过钓竿于未中鱼前的关系, 是否有所夸张呀?” 我可以说绝对没有夸张, 其实大家细想便会发现中鱼前的时间绝大部份的钓组操控都是透过鱼竿进行的, 至于如何达至上述效果, 我将会在整个阿波钓法全攻略中有关钓组操控篇中一一细讲, 希望各网友耐心等候, 那样一枝适合阿波钓法的钓竿应该有甚么特点? 且让我细细道来:
矶钓竿
外挂竿(即Guide竿)与中通竿?
很多初学者喜欢使用中通竿, 贪其方便而又不会缠竿先(即翘竿头), 大大减低因竿先被母线所缠而引致断竿先的悲剧发生, 但个人认为中通竿并不适合初学阿波钓法的钓手或试图希望较快可以掌握阿波钓法中有关操控窍门的钓手, 因为阿波钓法中对母线于通过鱼竿时出线的低阻力要求很高, 而中通竿因为将母线藏于竿壁之内, 并不如外挂竿般只有十数个丝导环的接触面, 故此与母线的磨擦力大增, 尤其是每当母线沾水后与竿内壁形成一种张力作用将母线黏着, 阻止了母线随流带出, 这对初学阿波钓法来讲是一个致命伤, 所以我个人认为初学阿波钓法者应先选购外挂竿, 待控竿控丝技术成熟而能掌握多种出线技巧时才购置中通竿, 因为中通竿也有其防风防雨等外挂竿缺乏的优点的. 那样中通竿中有没有例外属于比较容易掌握阿波钓法的? 答案是有的, 例如日本D厂新推出的中通megadry(香港俗称“红棍”) 就正正是一支专门针对阿波钓法的中通竿, 它的竿内壁采用了一种原用来兴建摩天铁塔及跨海大桥(知不知如果下雨时水点因张力作用留在塔或桥身上其总重量有机会令建筑物超负荷而毁!)的超拨水涂层, 将母线与竿内壁因水份做成的张力作用减至最低, 经过实地测试后发现出线十分畅顺, 对轻钓组于缓流下的出线表现与外挂竿不相伯仲, 而竿先柔软度十分适中, 与一些竿先设计享负盛名的外挂竿钓厂调性差不多一样! (实际上我于测试后也忍不了自掏腰包买了一支, 哈哈!). 可惜的是此产品价格不低, 并不适合作为初学者的第一支竿, 期望将来厂方能将此技术用于价格较相宜的产品上, 到时将是喜爱矶浮钓的人的喜讯. 总括来说, 我向想学习阿波钓法的新钓手推荐先以外挂竿为优先选择.
矶钓竿 穗先(即竿先)的重要性?
以上曾提及穗先柔软度, 在阿波钓法中, 穗先对海流与鱼讯的感应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钓手可透过穗先感应海流的速度与力量, 从而作出细致的操控/放线技巧, 而在沉钓/探钓时又可利用穗先感应鱼讯, 所以钓手应该同时注重穗先的性能, 什样是一个适合阿波钓法的好穗先? 针对今时今日阿波钓法的演变历程, 钓手大都偏向采用较轻钓组, 较轻钓组是指浮波以下(不计浮波)的钓组重量与负铅量, 从而透过轻钓组去产生变化多端的表现, 这时穗先必须要幼(大约0.7mm0.85mm之内) 而且柔软得来必须要有适度回弹力, 最理想是用手指轻拨穗先先端部份时能产生一个先端部份的适度弧形但一放开手指便立刻回复挺直, 这种穗先在云云钓具厂中无可否认以G牌做得比较好, 你会发现它们全系列由低价至高价的产品皆拥有此种特性的穗先, 由细至0号到大至1.75号均划一为0.8mm先径, 不知就里的人以为是厂方试图节省设计费用或缺乏心思, 其实这是有实际用途的, 习惯一种调性的穗先总比每当转换不同号数钓竿均需从新适应好吧, 况且如果懂得利用穗先, 一支好穗先带来操控上的方便与快感是无可比拟的. 不过先旨声明, 本人并不是G牌的特别爱好者也不是任何牌子的偏好者, 我只是道出某些产品优点的事实, 希望各钓友用了一定价钱购买钓具后能够欣赏及运用设计者的心思, 否则就只是浪费了金钱, 拥有法拉利跑车是一回事, 懂得欣赏及驾驭法拉利跑车却是另外一回事, 可幸的是, 这种特别适合阿波钓法的穗先特性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出现在其它各大钓具厂例如S牌及D牌等的新产品上, 有些更试图做出超越一般穗先表现的钓竿(D牌KS? 因未实际测试所以不能下定论!), 所以总结以上所讲, 各位下次选购适合阿波钓法的钓竿时, 想想穗先!
矶钓竿 竿壁
正如前述, 当下雨或母线拨水性不佳时母线会因为水份的张力作用而黏在竿壁(无论中通竿或外挂竿皆会发生), 所以钓具厂便发展出防黏线涂层于外挂竿上, 此种涂层能够减低黏线情形发生, 如果设计得好, 可以将黏线情形减至很低甚至没有的程度. 好不幸地, 在云云钓具厂中, 外挂竿的防黏线涂层仍然以G牌做到较好, 这是因为G牌的厂方钓手及测试员(他们是真的要向厂方提供测试报告的)皆是阿波钓法的高手有关, 所以其产品主要针对阿波钓法而设计也是正常的. 正如我的队友kido善于使用长标重铅(起码两钱!)的钓法, 如果将一支幼穗先的矶竿给他使用, 他一定领略不到这类钓竿的优点而且对他抛投与操控自家钓组也不会挥洒自如(事实上他真的如此说过!), 所以先选择适合钓具对初掌握不同钓法是有裨益的, 当然如果你掌握了钓法窍门后采用何种钓具分别在于你会否因应钓具有所不同而需要作出适当调整时耗费了额外的精神与注意力吧了. 言归正传, 如何才是一个好的防黏线涂层? 好简单, 先将矶竿伸展好并穿上母线, 然后利用种花的小型花洒壶将水喷在整支竿壁上然后轻轻晃动整支鱼竿, 如果这时母线会黏在竿壁上则这竿的防黏线涂层设计不佳, 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不过可惜这种测试法在钓具店是不容许的(如果阁下知道那一间店愿意有这种服务, 请通知我, 我一定会经常光顾, 哈哈!), 所以钓手惟有透过朋友或用家的实际经验与意见去参考一二, 没有办法!

矶钓竿 重心
矶钓竿的重心如果适当的话, 将令钓手长时间操控鱼竿也不会出现疲态, 不过因为近年来高弹力碳纤维布的普及令大部份钓具厂由中低至高价的产品皆能减低重量达至一个良好的重心, 大部份可以接受, 故不详细讨论. 钓友选购时只需将钓竿开好, 拿在手上只要觉得舒适便可以了.
矶钓竿 调性
同样地, 矶竿调性主要影响中鱼后矶竿的表现, 选择不同调性只属个人喜好故此也不在讨论之列. 但如果钓手属初学者则本人强烈建议他们买一支1.5号的先调竿, 第一1.5号的矶竿对子线的适应性比较适中, 由2号头至4号的子线均可适用, 这对不同钓场例如港内地矶以至港外荒矶皆适合. 第二先调竿通常腰身较硬发力点较前, 对新生来说中鱼后较易感应水下鱼儿走向, 从而学习作出相对反应, 所以选购一支1.5号先调竿为新手第一支竿比较合适.
浮波
中通浮波, 外挂浮波或浮标?
初学阿波钓法时, 究竟应该先采用上述何种浮波呢, 观乎上述曾提及的德岛县钓手, 你会发现他们现时大部份都是采用中通浮波的, 那样是否中通浮波特别适合于阿波钓法? 其实在矶钓发展早期, 制造浮波的技术还未发展得那么好的时候, 前文所提及的那些德岛县钓手绝大部份是采用外挂式浮波或浮标的, 直至到中原孝采用中通浮波夺取第一届龄全日本G杯黑毛大赛冠军中通浮波才渐渐受到钓手欢迎, 所以在阿波钓法中如果掌握了技巧, 采用中通式浮波, 外挂式浮波或浮标也没有多大问题. 初学者可能会问, 外挂式浮波/浮标在钓组更换时的方便性与速度远远快于中通浮波, 如像你所说阿波钓法是一种针对钓得多的比赛型钓法, 为何钓手们仍然选用中通浮波? 它的好处又在那里? 无错, 无疑中通浮波在改变钓组是速度较慢(因为要先将母线解开, 更换后又要重新接上母线), 但中通浮波在初学习阿波钓法时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所以本人推荐新钓手应该先尝试采用中通式浮波.
乘流性, 体积与自重.
前文已经讲过矶竿是钓手触觉与手的延长, 那样浮波就是视觉之表现与运输钓组的交通工具, 阿波钓法讲求的是阅读潮流与驾驭钓组的能力, 浮波就是其中用作阅读潮流与执行驾驭钓组的工具之一, 所以要了解一颗浮波必先要了解乘流性, 表面体积与自重对浮波的相互关系, 为何要注重浮波的乘流性? 因为钓组放下水中, 浮波与母线子线等均会随流而漂动, 如果采用不同乘流性的浮波将会令水中钓组在流中漂动时产生不同状态, 在这里给一个基本的物理问题让大家思考, 假设两个相同表面体积的但不同自重的浮波放下水中, 那一个流动会较快? 又或者两个相同自重但不同表面体积的浮波放下海中, 那一个又流动得较快? 无错, 答案是高自重的那颗浮波会较低自重的浮波流动得较慢而那颗较大表面体积的浮波却会比较小表面体积的浮波流动得较快. 这代表了甚么? 这代表了一颗浮波的乘流性基本上受到自重与表面体积的影响. 乘流性是否越高越好? 未必, 乘流性应该和浮波表面体积及负铅量成一个适当的比例这样浮波的表现更好, 正常情况下, 我推荐新钓手先购置中型的浮波(直径大约2325mm, 长度大约40mm, 重量大约79g) 负铅量为0号, 1B, 3B及5B以及大型的浮波(直径大约2728mm, 长度大约45m, 重量1013g) 负铅量为1号就足够初学时应用了, 到了钓手充份掌握浮波的特性, 明白到乘流性与体积及重量的实际关系就可以购置小型的浮波(直径大约1719mm, 长度大约3032mm, 重量大约57g)负铅量例如0号, 1B, 3B, 5B甚至0.8号或1号与及其它各种各样体积大小负铅量的浮波, 钓手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透过更换浮波去强制更改整副钓组乘流性, 从而达到钓手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不过最后要指出乘流性是可以透过手法活化或减低的, 我将在以后讲讲如何活化浮波的乘流性.
自重
浮波的自重正如上述影响了乘流性, 那么自重还有甚么影响呢? 第一它影响了抛投性, 越重当然抛投性越高, 恶劣天气下例如正面顶风的情况下高自重对抛投性帮助不少, 但钓手也应考虑上述自重与乘流性的因素去选择浮波.
体积
在理论上浮波的表面体积与圆周直径越细则鱼吃饵时进入水中阻力越小, 但钓手必须要考虑上述乘流性的关系, 况且在阿波钓法中注重的是针对目标鱼去制造一个适合目标鱼觅食钓组状态, 如果掌握了阿波钓法准则中钓组伸展打斜, 张线技巧, 晃饵技巧, 诱钓同步等, 鱼绝对是会吃到手把来的, 这也是我推荐初学者不用买太细体积的浮波的原因, 个人而言, 很多时选择相同负铅量而不同体积的浮波主要是考虑钓组的乘流性而非鱼讯.
重心
在中通式浮波中重心越低是越稳定的, 但浮波是否越稳定越好? 在阿波钓法中并不是, 适合阿波钓法的浮波心必须要稳定得来能显示钓手利用张线技巧所带出对钓组的影响, 当钓手正确使用张线技巧时, 水流令钓组打斜的状态也会反映在浮波身上, 而稳定得来而又能适度细微打斜或晃动的浮波才是一颗好浮波, 而一颗能适度晃动的浮波往往更能显示细微的鱼讯(晃动中突然停滞可能就是鱼讯! 河豚的标准鱼讯!) 至于有关张线技巧, 我将会在以后的连载文章中讲出.
视认性
上文讲出浮波时视觉之表现, 故此视认性对浮波也颇重要, 通常荧光橙或荧光红色的顶部适用于大部份情况下而荧光黄色则比较适合阴天或清晨及黄昏与及沉钓时使用, 都能产生不俗的视认性.
准确性与系列性

经常听到有人说这颗浮波很准啊? 那样如何谓之准确浮力? 如果在香港以东水域海水咸度较高时觉得浮波准确而当将同样的浮波用在香港以西海水咸度较低的水域时又是否可以称为准确呢, 钓手必须知道不同水域的海水咸度可能不同相对地浮力也有所影响, 所以个人认为浮力准确的浮波不是单看一颗的, 是需要看两方面的, 第一是如果我这颗浮波掉了, 我进入钓具店买回同等号数的浮波是否浮力表现一样呢? 如果答案是浮力一样, 这颗浮波通过第一个准则, 第二就是我如果有一颗1B浮波, 当我转用同系列的另一颗2B浮波时, 当我增加了0.2g (1B与2B浮波的负铅量正常相差0.2g)的负铅重量, 表现又是否一样呢? 答案如果也是一样, 这颗(或这系列)的浮波便通过了第二个准则而成为一颗真正拥有准确性的浮波. 所以正如上述, 很多钓手选择浮波时往往忽略了浮波的系列性, 一颗准确的浮波如果拥有良好的系列性(即拥有多种大小体积与负铅量), 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 因为钓手只要适应了该浮波的表现时, 转换同系列其它浮波时将会比较容易达至钓手心目中的表现, 也较容易掌握. 可惜的是, 浮波的制造商能有如此前瞻性的甚少, 市面上能提供系列性浮波往往是由日本名钓手推出的, 因为他们明白系列性的实际作用, 期望市面上将来能有更多厂家推出系列性浮波.

 
推荐阅读:
 
 
温州钓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