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全球众多的传统生产商是在远东,特别在中国加工他们的渔具,并由此开拓和经营他们的产品。但是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吗?它会持续多久? 多年以来我一直坚信,不久中国会成为世界性的渔具生产车间。随着中国承揽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其他国家就只好做销售工作了。 显而易见,渔具销售会成为通过品牌及市场,影响、增加价值的一种行业, 从狭义上说,也就是通过销售及货物运输影响、增加产品价值的一种行业。 世界上有哪个个人或者国家能提供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来阻止这种形式的发展? 先让我们详细地看一下促进中国渔具生产的现状及数字。 土地、交流及经济 中国是继俄罗斯,加拿大,及美国之后的第四大国。约有70.3%的人口(9.13亿人口)正处于劳动年龄。并且,中国不断地改善交流渠道,现已拥有330个机场及20个重要的港口。中国是世界所有电信业的佼佼者。在经济上, 其工业水平高达52.9%,GDP以9.1%的速度增长。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由低速、中央集权的经济模式发展到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的GDP翻了两番,如今,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 人力劳动力因素 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已经由一个集维多利亚时期的郊区建筑与摇摇欲坠的简陋房屋的折中主义者及朝气蓬勃的工业企业家发展到一个到处是倪红闪烁,高楼耸立的21世纪的城市。那么要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想来这里淘金会怎么样呢? 在几年前去中国的途中,我问我的一位同事,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什么时候会用尽? 没等我问完,他就止住我说:“取之不尽。我们每向内陆移动100英里,就会找到一个新的劳动力市场。当我们把当地的劳动力用完,我们只需再向内陆走100英里。中国有8亿农民,还有那些不知道钱为何物的骑在马背上的牧人。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劳动力不会有穷尽的时候。所以你不用担心,中国确实太大了。 中国确实辽阔!我曾经在中国做了七个小时的车,而沿途的景色竟一直没有变化。巨大平坦的平原上,到处是小村庄,小木屋和建在水渠旁边的小棚子,周围种植着柏类植物。而这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区域而已,但却是巨大的。 谁可匹敌? 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的有利因素,有谁可以与之抗衡? 我一直不太看好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最大的西方国家,因为他们不可能把工资降到足够低的程度。 那么太平洋区域怎么样呢?发生在这一区域的2004年12月26的一场灾难使得人们看到这一地区易发生板块移动及洪水。谁还愿意在那建造工厂呢? 那非洲怎么样呢?尽管劳动力市场很大,但是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不同使得这一计划落空。再加上持续性的政治及内部动乱,饥荒及瘟疫使得人们很难持续稳定地发展工业及寻找劳动力。 由于亚洲国家的数量几乎可以与南美的相提并论,但是政治动乱却少了许多。在某种程度上,中央集权的共产主义中国政府给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持续稳定的政治环境。 就剩下俄罗斯及印度这两个既可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又有稳定的政治背景的竞争对手。让我们看一下印度这个国家的疆域,它不过一个弹丸之地,却能提供6.76亿的劳动人口。俄罗斯疆域辽阔,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尽管如此,其劳动力人口却相对很小,只有1.03亿。 对比以下表格的数字及事例。今日財經简单分析以下数字就能知道中国为什么能所向无敌: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具有识字能力的人,更多的电话,运输工具,工业,及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人口数量 1,298m 1,065m 144m 劳动年龄 913m 676m 103m 劳动年龄% 70.3% 63.5% 71.3% 非文盲人数 90.9% 59.5% 99.6% 电话设备 530m 75m 53m 网络 160,000 87,000 560,000 收音机 673 312 923 电视 3,240 562 7,306 机场 332 234 585 港口 20 7 33 GDP 增长速度% 9.1% 8.3% 7.3% 农业% 14.8% 23.6% 5.2% 工业% 52.9% 28.4% 35.1% 服务业% 32.3% 48.0% 59.8% 最大出口国 USA 21.1% USA 20.6% GDR 7.8% 基于大量需求的加工业 由于中国这两个巨大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很低,很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大众生产是中国的重要收益。莎士比亚是第一批看到新中国的工业改革的利益的大企业家,当20多年前,大家仍然认为中国对西方贸易还是封闭的时候,莎士比亚公司就开始在中国投资。 国际副总裁JOHN TOMSETT向大家解释了这场赌战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莎士比亚是第一批在中国大陆投资生产自己的渔杆及渔轮的厂家。早自八十年代早期,我们迈出具有挑战性的步伐后,我们一直继沿着这条路继续发展。” 莎士比亚及K2的广州工厂雇佣了将近9,000名工人。品质问题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品质的标准提高了,质控要求加强了。当然,劳动补偿标准及高工资报酬的就业规范已在中国发挥作用,中国的渔具产业立足于此。 很有争议的是,最具活力的,借助了中国生产业的改革发展时机的SVENDSEN SPORT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迅速地发展。 我曾问过LARS SVENDSEN他是怎样看待中国生产业未来的前景的。他说:“我坚信,随着中国不断提升的在渔具产业领域的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还会是渔具界的主要生产商。” “‘第二代’的高档产品及在中国生产已设计、开发的产品是我们的任务。欧洲及美国的顶级飞钓生产商正把他们的生产转到中国,其中也包括很大一部分在韩国生产的高档产品。” “随着精密模具、先进的铝压铸机及切割机的出现,渔轮制造水平也飞速的发展起来。中国过去往往只生产仿造的产品,并且都是低档到中高档产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工厂提出他们自己的设计,技术解决方案及产品专利。” DAM的生产经理SVEN KUHNEL先生认为,中国人在未来的20年内将会所向无敌。 他评论道:“中国将会继续保持它在渔具市场的主导地位,甚至会超过今天。为何如此?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拥有如此多样、广泛的潜力!我盼望我们能够由中国目前的主要的沿海岸线的工业区再深入地移动到中国的内地,以此来避开不断上涨的劳动力及生活成本。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中国还会引领着渔具产业。 IAN MCCORMACK,HARDY及GREY公司的商业主任表示赞同说:“尽管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都可以生产渔具,但是,在目前,就中国的国土面积来讲,要想寻找一个可以与其匹敌的渔具生产国很难。 “尽管在中国南部的一些地区不断有报道声称劳动力匮乏,但我个人观点是,渔具工厂在有充足劳动力的国家会重新很自然地分布到不发达地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