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钓鱼网
 

钓鱼技巧大全 钓鱼视频大全

首页

钓鱼技巧大全

钓鱼视频大全

钓鱼鱼饵饵料

钓鱼鱼具钓具

 

罗非杂谈(上)

 

  一、罗非简介
  罗非,又名非洲鲫鱼,为原产非洲内陆之热带慈鲷科,耐寒度较差,体型不大,经济价值极低。后经多次改良,不但成长迅速、繁殖力更强,且体形变肥硕、肉质转佳,耐寒度也降至摄氏8度左右,成为养殖主流鱼种之一。生长环境与水质良好的罗非鱼,没有土味或腥味,可媲美海洋鲷鱼,肉质细嫩且富弹性、骨少味鲜,可做生鱼片,在台湾被称为「台湾鲷」,已成出口大宗,加上跃居垂钓对象鱼之首选,是属低成本高利润的养殖鱼种。
  罗非属底栖之广盐性鱼类,耐盐度与耐污染度颇高,食性虽广而杂,仍以偏好腥肉为主,食量颇大。群居性与领域性强,对它鱼种具攻击性,生性胆大粗犷,不像其它鱼种那么怕惊扰,无论声响、倒影,或直接扰乱水体,对它都不太有影响,甚至会跑到钓者脚边来觅食。因此,初学垂钩者,罗非鱼就是最好的垂钓对象。不过,罗非的腹鳍、背鳍坚硬刺手,被轻扎会血流不止、疼痛异常,甚至出现伤口愈合不易情形,所以摘鱼时要特别小心。唯其只在摄氏16~32度之适宜水温下,就饵意愿较高,所以垂钓罗非鱼,季节、温度与鱼层选择很重要,是一种「虽好钓、却不易钓好」的鱼种。
  罗非遇缺氧时虽会浮头,但却属耐低氧的鱼种,公斤级大鱼甚至在离水二小时后仍可存活,显见其生命力之顽强。浮头后,常可见整群之罗非在水面张嘴,十分壮观;一个池子鱼量的多寡,从此处可一目了然,是无法掩饰的。当然,罗非既属底栖鱼种,此时就不用期待它们会就饵了,所谓「神仙难钓午时鱼」、「看得到、钓不到」,正是描述此一情境。虽整群浮头,不过,还是有一些方式可以让钓况逆转的,此是后话。
  二、罗非的食性与口癖
  全世界的罗非号称七百多种,名称之多可想而知。但一般人所说的罗非鱼,多指被养殖于人工池中,吃饲料长大,口癖变化不大的改良品种而言,体型硕大齐一,利于垂钓,常见偏名有福寿鱼(台湾)、尼罗鱼、非洲仔等。而那些流浪到野塘、水库或溪湖等水域繁殖的罗非鱼,品种则参差不齐,大小与口癖也不一致,甚至有只吃石上青苔者,很难一概而论,较不利于垂钓推广。
  如果,有人问起「溪钓野罗非」该用何饵料时,千万不要回答「冷冻饵」,因为那些野罗非,多是识青苔却不知肉味为何物,未必会买帐。因习惯性的因素,罗非对完全没有尝过的饵料,需一段期间来适应,即使一个全新口味的高档「冷冻肉饵」,在青苔环伺的溪河中,也要给一点时间熟悉才行;等吃上瘾后,就会形成所谓的「口癖」,以后要不吃都很难了。
  很多人钓罗非时常被饵料所困惑,面对眼花撩乱的偏方与添加物,心中不免存疑,但似又真有那么一回事,如何是好?例如香虎、蒜精、猪母乳、中药饵、臭丸饵、酒等,其中有些是人类看了都不想碰的东西,罗非怎会吃呢?其实,这些都是罗非习性所延伸的问题,说穿了,很多的「偏方」,就是特殊口癖的另一说法而已。既然「特殊」,当然有适用区域的限制性,换句话说,对没有此种口癖的一般罗非而言,此偏方是不会有特别效用的;饵无万灵,切莫轻信。常言道:「一方鱼食一方饵」,习惯使然也,不论什么偏方或特效饵,一切回归罗非习性来思考即可透明化。

  至于喂食罗非吃「臭药丸」等特殊饵料的动机何在?分析此种情形,多是在地的老钓客所为,所以猜想,应是种「排挤他人上鱼」的心态问题吧。只要在平或冬钓时,喜钓长竿或深场者,较有发挥空间;当水温「上热下冷」,鱼多浮在上层或栖息浅水处,例如大热天之中午时分,因为罗非本性底栖觅食,浮于水面时咬度必然不佳,此时最忌长竿或钓深场,唯一解法,是用短竿改钓浅水处。有些职业池设下不得钓岸边的规矩,并对钓者戴上「旁门左道」之罪,其实,是有违罗非天性的,等于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对于这种输不起的池子,建议予以抵制。
  很多人以为中午罗非会「睡午觉」,实乃对鱼层变化不了解所致;底层无鱼,当然鱼讯杳杳了。台湾六指神钓曾说过「4/5的罗非鱼在上层」,并不夸张,尤其是在高温的南台湾,证之以实情,前辈所言,的确是经验之谈。换句话说,如果改钓近岸处,那个深度,刚好与浮头鱼群的视线「平行」,只要鱼肯靠岸,一样算是「底钓」,漂亮鱼讯自会现踪。
  在傍晚临收竿前,有一些老鱼会跑到近岸处拣食钓饵碎屑,除水温因素外,长期的经验也告诉它们,这时到岸边觅食是食物多又最安全的。只要池主不反对,利用此弱点,不用浮标,只要手持钓竿、把钩饵垂入一尺深处,铅坠稍出水面,铅动即扬竿,必定中鱼,且多是硕大的老巨物;在了解罗非习性后,这就不算什么新奇招术了。此外,也常见一些父亲带小孩垂钓,给了小孩一支六尺短竿随意玩,结果,小孩频上大鱼,慌了手脚,大人的长竿反无动静,令人尴尬。明白此理,即知钓大罗非用9尺竿,亦不算短矣。
  老师傅都知道,白天到池边后,只要看见大罗非在岸边滚浪觅食,表示今宜钓相对浅水区,冬钓才可考虑深场。关于钓点选择,最好一到钓场即选定合适之点,中途搬迁终非良策。很多人看见别人频频上鱼,都会怀疑自己的钓点不好,其实罗非回游半径大,只要诱钓适当,鱼群一定会靠,时间长短而已,这是为何刚到钓点时,要先撒一把诱饵的原因。而不同钓点之差别,多在鱼讯强弱(如风头与风尾),鱼量多寡并非关键;也就是说,对一个钓「正吃」者而言,水下同时出现5条与10条鱼,意义是一样的,只要能加强抓弱讯号的功夫,处处皆是好钓点。

  除了选点外,选「池」也是很重要。因为罗非之就饵与含氧量息息相关,一个活水不停自然进出或有涌泉的池子,整体咬度一定比封闭的水域来得好,肯打水车也绝比吝于支出电费的池子要好些。尤其水车常年开着,往往是鱼量众多的象征,乃池主怕鱼有损伤也;反之,一个池子在无风无浪下仍可不开水车、而池主还高枕无忧的话,那可要慎选了。以七月份北台湾的罗非休闲池为例,瞥开钓技因素不谈,同样一天钓下来,可出现一池鱼获达50条以上,另一池只有5、6条之明显对比,其间咬度真的差很多。至于职业池的进水量多被人工所控制,与自然性进水有异,则另当别论。
  罗非属爱干净的鱼种,清明左右之产卵期,会在近岸处筑鱼窟(如炒菜锅般大小)准备孵鱼,此时会叼走窝中所有的杂物。这种习性,常被不肖钓鱼人拿来利用,用三叉钩探到鱼窝后,只要浮标一动即扬竿挫之,多穿肠破肚而过,台湾话曰「浪窟」钓法,让人不忍目睹。这是最被诟病的钓法之一,残杀孵卵鱼与「竭泽而渔」无异,一般钓者多不肖为之,在此,呼吁钓友们共同来唾弃这种钓法。
  我们垂钓罗非时,会发现往往前几竿可以连续中鱼,之后鱼讯就变得断续且不干脆,此时钓点若左右稍偏个一、二尺,又可连续上个几条鱼来。于是,聪明的钓者便会采用「左、中、右」三点轮钓方式,来维持上鱼的频率,消除鱼不咬的空窗期。究其原因,除了在同一钓点连续中鱼后,会提高鱼的戒心度外,因抢食而搅成混浊的池底,对有洁癖的罗非来说,也会降低就饵的意愿与视线。尤其是烂泥底的池子,情况更明显,这就是「三点抛竿法」受欢迎的原因。或许有人会问:「钓点分散,集鱼效果不是变差了吗?」其实,定点抛竿集鱼,对鲫鱼等小型鱼比较重要,对罗非这种体粗与运动快速的鱼种来说,随便回游一下,半径远超过一米以上,即使三点抛竿的宽度稍大些,大罗非也可轻松追及。加上粒子的适量诱撒,等于扩大了集鱼范围,有效作钓半径更大。所以,现在仍抱持着「定点集鱼」观念的人,想钓好罗非,唯有抛弃旧的思维框架,才能更上层楼。
  六、诱饵的施打
  垂钓罗非的诱饵施打也是学问,最忌讳大把大把的投料,破坏了水质、鱼口不说,更造成了「自己不咬、别人也钓不到」的玉石俱焚效应,这是初学或不了解罗非习性者,最易犯的一种毛病。有经验的钓者,会采「少量多餐」的施打方式,以每次10~20粒的量投向钓点,让鱼吃不饱又不会散去,还可维持其连续抢食的热度,才是最佳的诱投作法。
  抛撒粒子后,若马上以小颗饵跟随入水,常会有半水空接的情形发生,此即所谓「喷粒子」的钓法,乃职业池钓手惯用的钓法之一,已把鱼性掌握的淋漓尽致,属上乘的诱钓合一法。其实,针对原已习惯喂鱼机的「新鱼」,如现场未带冷冻饵时,采「喷粒子」抓空接方式,也有一定效果,有兴趣者不妨试之。至于撒诱饵的时机,不外乎「刚坐定位后、抛竿前、连续上鱼后、鱼脱钩、感觉鱼讯稀疏、换新钓点时、或暂时离开…」等几个时点,均可适量为之,成效立现。此外,如遇大咬情况,而旁边钓友却苦无鱼讯时,则请减量为之,此与钓技无关,纯属做人道理而已…
  罗非的孔武有力,让钓过的人为之着迷;罗非的愚笨中带点狡猾,又常让人摸不着边。其实罗非并不神秘,只是有点个性而已,熟悉它的习性后,自能解读其所为何来,该怎么下竿,也自有分寸矣。
  钓鱼贵知鱼,知鱼而后方能敬鱼;当我们面对罗非时,知其背负着提供人类肉食与娱乐的双重任务,能不珍惜以对吗?
  

 
推荐阅读:
 
 
温州钓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