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矶钓是近年才才从国外引进的“泊来品”,我国海岸矶钓虽说开展得不大成气候,但中国钓界“剑客”们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思维,倒是甚为了得,他们很快触类旁通,发现了矶钓竿的妙处,将它应用在淡水池钓中,成了一种特定的“制胜武器”。 矶竿,即内地钓客所称之“手海两用竿”。之所以说“特定”,因为主要用于寒水期。寒水,指0至15度左右温度,在北方,是秋凉至结冰前、或春天开冻后那段时垂钓那样,见到这种颠动以为只是咬钩的开始,只伸手把竿、作提竿准备,等待着随后的“送漂”或“黑漂”出现,可是,往往后面的“节目”便再也等不来了,讯号表现完毕,鱼已吐钩而去。抛远观漂吃力,并且由于咬钩轻、必须随时发现浮漂微小变化,所以矶竿带漂钓,一人看一竿最好,最多看两副竿。而且竿都应架于身前,伸手就能抓到,以保证咬钩时提竿快捷。另外,由于打得远,且带着浮漂,鱼线的水线与风线有个很大的九十度角,提竿力传导到鱼钩相对迟滞,所以与手竿相比,矶竿带漂的提竿也需要反应更快更敏捷,提竿幅度和力度都应相对大些。 关于用饵不再细说,只是钓鲫鱼用专用商品饵时,应选用比重稍大、雾化不要过快的饵,如丸九黄鲫类。 选位。最好选顺风或逆风钓位,侧风钓位风大时浮漂易被风线带得没入水中,而为使漂不入水,则须加大浮漂,导致反应迟钝。并且抛钩时较大侧风也会使鱼线在空中出现很大的大弧,即不利自己垂钓,也妨碍相邻钓友垂钓。如若地形所限或鱼窝所致必须侧风垂钓,那么有一个窍门可以较好地控制抛钩时钓线大弧的出现:打竿时勾线的手指松开后,在钩坠飞出时随即将竿梢放低、压竿尖入水。在压竿入水过程中,钩坠飞程已近大半,竿尖入水后阻滞出线,而铅坠在惯性重力下仍在前行,这样就可在鱼线沉落前最大限度地将此弧拉直。相反,打竿后竿举得越高,鱼线沉落前被风吹出的弧度就会越大。抛钩完毕架竿时也不要忘记摆动竿尖使水面的风线没入水中,架好的钓竿也要竿尖入水,减小风对钓线的影响。 早在几年前,笔者的“寒水海竿带漂钓”,就曾被许多钓友作为非常实用的实战技法广为推崇,当初那篇文章在钓鱼杂志上一刊发出来,即有鱼具店将它大字誊抄、张贴于店堂,向钓友倾情推介。那时还没有矶竿,后来少数人开始识见它,管它叫“手海”,再后来,才逐渐以它代替海竿,用于淡水池塘钓。与“海竿带漂”相比,武器进步了,钓法也有了诸多不同,对于新型战法,理所当然更该大力推广之。当然,我说“主要用于寒水期”,但并非只寒水才用它,在很多情况下,夏天这个钓法也是很好用的,尤其是钓鲤鱼。比如,遇到放水、水位突降,鱼受惊归于池塘中间时;或是钓鱼人多、人声嘈杂、鱼不就边时;再或是水太浅(手竿只有一尺左右深)时,等等情况下,矶竿带漂都会比手竿获鱼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