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谈巧用钓鱼饵料9常见的植物类诱饵() 大米:成熟的稻谷经去壳加工后的白色颗粒,具有色白味香的特点,是使用较广的诱饵之一。粞,是在稻谷去壳加工中被碾压碎了的大米颗粒,是诱饵的一种。用此打窝的特点是,留鱼性强烈而持久。 麸皮:也称麸子,常用诱饵之一。是小麦加工成面粉时筛选下的固状物,色泽金黄泛白呈片状。新麸皮具有天然的香味,如炒熟,香味更加浓烈。其特点是粘性较差,不能成团,入水化散迅速。主要用于诱聚草鱼、鳊鱼、鲫鱼。 菜籽饼(糊饼):是将油菜籽经过炒熟再轧油后留下的饼块。具有色黑味香雾化好,既可做诱饵也可做钓饵,易保存不易变质的特点。 青饼:油菜饼未经炒熟直接轧油后留下的饼块,具有一定的粘性,只能做诱饵,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的主要诱饵之一。 芝麻饼:是芝麻轧油后留下的饼块,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常与其它植物类饵料混合使用,用于诱鲫、鲤鱼、鲂鱼、鮊鱼等鱼类。 芝麻:一年生草本植物,脂麻科,种子有黑、白、黄等色,含油量高,味香浓。一般不单独使用,多数为炒熟后碾成粉状与麸皮、粞等味淡的饲料混合使用增加诱鱼效果。 小米:是粟去壳的颗粒,禾本科,色金黄味香醇,颗粒细小,可单独使用或与菜籽饼,麸皮等混合使用,诱鲫效果特佳,诱聚鱼类面广。 豆饼:是大豆榨油后的剩余物,是我国东北的特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粞或其它饲料混合,可诱聚草鱼、青鱼、鲤鱼等个体较大的鱼类。 玉米:即蜀黍、苞谷、苞米,一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未成熟青玉米粒和煮熟后成熟的玉米粒皆可作钓饵。成熟的玉米碾成粉后,可作诱饵,可诱聚草鱼、青鱼、鲤鱼、鲢鳙等鱼类。是我国北方主要的诱饵之一。 玉米粒是钓鲤鱼、草鱼、鳊鱼的佳饵。因使用方法简便,利于存贮,经济实用,符合环保要求,效果好,受到广大钓友的青睐。目前,可供作钓饵的玉米主要有三种使用方法。 一、直接使用鲜嫩玉米粒。 每年夏季,市场上就有一种叫香糯米的新品种玉米,这种嫩玉米颗粒不大,色呈白色,含糖量高,味道甜,非常适合做诱饵和钓饵,它最大优点就是,不经任何加工就可以使用。钓饵时可选嫩的生玉米粒,挂在钩上即可施钓。为保持饵的诱惑力,须勤换饵。玉米粒饵主要用于钓草鱼、鲤鱼、鳊鱼等鱼科。 二、熟玉米粒。 随着季节的变化杂交玉米应市,钓友们可选择籽粒大,色泽金黄的杂交玉米。因这种玉米蛋白质较高,作钓饵要选择鲜嫩的玉米棒子,煮时要连带包衣放在水里,这样可使玉米粒散发出甘甜清香的味道。增加钓饵的诱惑力,无需使用添加剂。 三、酒泡玉米粒 入秋以后,玉米粒会变得干硬起来,这时可选七八成熟的玉米棒子,放在锅里煮熟,使玉米粒变得软和一些,然后把粒剥下来,放在饮料瓶里,放进一些度数较高或其它味道甘甜的中草药。如丁香、山萘、草果一起浸泡,效果相当不错。酒泡玉米粒可使用的周期长,不易变质,尤其在春季没有鲜嫩玉米时,使用这种饵料既卫生又环保。 用玉米粒钓饵使用时,可直接将酒泡的玉米粒挂在抛竿的串钩钓组上,不用频繁换饵,更不担心小鱼闹饵,减少了钓者的换饵麻烦,经济实惠,非常省料。 米糠:米糠是稻谷在加工成大米时,筛选下来的粉末状物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经掺水,掺面即可成团打窝,可诱聚鲫鱼、鲤鱼、鳊鱼、鮊鱼等鱼类。 小麦: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灌浆成熟的金黄色未经加工的颗粒。它可以单独作诱饵使用,亦可与其它的饲料混合使用。如钓取鲫鱼时,可将它用水泡后,直接挂钩当着钓饵使用,它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带的主要诱饵。 黑墨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多见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用此草扎制成捆抛入钓点,以浮钩的钓法,以钓取个体较大的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鱼等。 小白菜:蔬菜的一种可用做诱饵,钓取草食性鱼类, 莴苣:蔬菜的一种,它的叶片可做诱饵,也可作钓饵以钓取大型草食性鱼类。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嫩叶、茎干可作诱饵。用绳索将鲜嫩的叶片和茎干,扎制成捆,抛入钓点,以钓取草食性鱼类。 苜蓿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用此草做诱饵可浮钩钓取草食性鱼类。 浮萍:俗称“无草萍”,属芜萍科,是一种无根,体形呈叶状椭圆形的植物。为多年生的漂浮植物,长约1毫米,宽0.3~0.8毫米,是幼鱼、鳊鱼、草鱼的天然饵料。 水浮莲:属天南星科,一种多年生浮水无茎草本植物。根长在水中呈垂直,叶子形状像倒卵状,呈楔形有绒毛。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一带。 水花生:也称空心莲子草。属苋科,多年生匍匐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沪浙一带,其叶与根是鱼类的饵料。 满江红:也称江萍、绿萍。属劂类满江红科。是一种形状呈三角形、茎横走、根丛生、羽状分枝、体积很小的植物。它叶小,互生。排列成两行,呈梨形或卵形,分上下两片,下片透明膜质,沉于水中起吸收作用,上片春季呈绿色,夏季呈红褐色,秋季呈紫红色。浮于水面,表面有乳头状突起,起光合作用。其繁殖力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的湖泊、沼泽、池塘和水田之中。是鱼苗、鳊鱼、草鱼、鲫鱼等鱼类的饵料之一。 浮萍:属浮萍科,也叫青萍,多年生漂浮植物,叶子曾倒卵或长椭圆形浮生于水面,生有较长的细丝状的根。叶枝自植物体的下部生长,左右两叶互生不对称、叶上下表面呈绿色,夏季开白花,着生于叶状体的侧面,在我国分布较广。 虾藻:也称菹草,属眼子菜科,多年水生植物茎多分枝,侧枝顶端常结苞芽,脱落后能长成新植物水草,其叶没入水中,呈狭长形。边缘常成波状皱曲,夏季开排列成穗状的小花。 黑藻:也称轮叶黑藻,灯笼草,属水鳖科,是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其茎干细长呈圆锥形。可达两米长,叶呈线形,叶片长1~1.5厘米,4~8片叶互生。边缘有小锯齿,冬芽生于小枝顶端。脱落后,无性繁殖,为雌雄异株。 苦草:也称扁担草,属水鳖科,一种沉水无茎草本植物,有匍茎,茎生于水体泥中,茎节下有须根,叶子狭长呈带形,颜色为绿色半透明状,丛生于节上,叶子长两米左右。 菱:也称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水上叶略呈三角形,根须生于水底泥中,是鲫、草、鳊的素食的饵料,在夏季鱼对各种饵不感兴趣时,使用它效果要比其它的钓饵明显。 草鱼所食的植物性饵料,十分广泛丰富,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广大钓友在垂钓实践中可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诱饵、钓饵。因塘施饵,因鱼食性用饵,只有这样才是锦鳞盈篓的保障
|
|
|